根(切焙,以上各一斤) 生姜(去皮,切焙,二斤) 生乌头(去皮脐,四两)
上先焙了,各秤分两,复以醇酒一斗五升,淹浸一宿,漉出曝干,复内酒中,令酒尽,
再曝干,捣为细末,每服半钱,以清酒一盏调下,渐加至一钱,空心临卧各一服。
<目录>卷之三十八\五痹门(附论)
<篇名>五痹通治方属性:治风寒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者。
天雄(炮,去皮脐,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官桂(去皮,一两半) 干 姜(炮,二两) 防风(去叉,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温酒送下。
<目录>卷之三十八\五痹门(附论)
<篇名>五痹通治方属性:治风寒湿痹留着不去,四肢痒麻,拘挛浮肿。
赤茯苓(去皮) 桑白皮(各二两) 防己 官桂(去皮) 川芎 芍药 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干) 当归(以上各一两半) 甘草(炙,三 两)
上 咀,每服六钱,水二盏,枣三枚,去核煎至一盏,去滓,空心临睡服。如欲出汗,
服药了以生姜热粥投之,汗出慎外风。一方去防己,用防风。
<目录>卷之三十九<篇名>香港脚门(附论)
属性:夫香港脚者,有南北之分。孙真人云∶凡四时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湿冷之地,亦不得因 酒醉而为脱衣跣足,当风取凉,皆成香港脚。若暑月久坐久立湿冷之地者,则湿冷之气蒸人经 络,病发必热而四肢酸疼,烦闷;若寒月久坐久立湿冷地者,则湿冷之气上入经络,病发则 四肢皆为转筋。世有勤工学之士,久坐久立于湿地,冷风来入经络,不觉成病也。《内经》
曰∶当风取凉,醉以入房,能成此疾也。东垣云∶《千金》《外台》《总录》所录,皆系南 方卑湿,雾露所聚之地。其民腠理疏,阳气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则清湿袭虚,病起于下。
此由血气衰弱,受清湿之邪气,与血并行肤腠,邪气盛,正气少,故血气涩。涩则痹,虚则 弱,故令痹弱也,后人名曰香港脚。《针经》云∶有道以来,有道以去,治之多以艾 为佳,
以导引湿气出外,及饮醪醴以通经散邪。所制之方,寒药少,热药多,用麻黄川乌姜附之属 。《内经》云∶湿淫于内,以苦发之,麻黄苦温,发散者也,川乌辛热,走而不能守,通行 经络,姜附辛甘大热,助阳退阴,亦散清热之邪。又察足之三阴三阳 ,是何经络所起,以 引用药为主治。更审六气,何气客之,治以佐使之药。《医学发明》曰∶《异法方宜论》云 ,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俗饮 酪而肉食。凡饮 酪者,以饮多速饮为能。经 曰∶因而大饮则气逆。又云∶食入于阴,行气为阳,乃反阴道是为逆也。夫乳酪醇酒者,湿 热之物,饮之属也。加以奉养太过,亦滋其湿,水性润下,气不能煦,故下注于足胫,积久 而成肿满疼痛。此饮食下流之所致也。《通评虚实论》曰∶谷入多而气少,湿居下也,况 酪醇酒之湿热蓄于谷者也?《至真要大论》云∶太阴之胜,火气内菀,流散于外,足胫 肿 ,饮发于中, 肿于下,此之谓也。故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 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饮 食自倍,脾胃乃伤,则胃气不能施行,脾气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肾,湿流于足胫,加之 房事不节,阳虚阴盛,遂成香港脚。孙真人云∶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冠之人多有之。
亦此意也。东垣云∶夫香港脚之疾,实水湿之所为也。盖湿之害人皮肉筋脉而属于下,然亦有 二焉∶一则自外而感,一则自内而致。南方之疾,自外而感者也。北方之疾,自内而致者也 。其治法自应不同,故诸公详析而论之。严氏曰∶古无香港脚之说,《内经》名厥,两汉名缓 风,后谓之香港脚,名虽不同,其实一也。初得不觉,因他病乃始发,或奄然大闷,经三两日 方觉之,先从脚起,或缓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足膝枯细,或心中忪悸,或 小腹不仁,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吐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疼,此其候之不同 也,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凡此皆由 肾虚而生。然妇人亦病香港脚者,必因血海虚,乘七情,遂成斯疾。且妇人病此者众,皆因血 海虚而得之,与男子肾虚相类矣。男女用药固无异,但兼以治忧恚之药,无不效也。须量人 盛衰,微加滋补,不然则气血日衰,必使年年遇蒸热而作,理之必然,陈无择曰∶香港脚不专 主一气,亦不专在一经,故与中风寒暑湿为异耳。兼有所杂生诸病,未易分别,须寻三阴三 阳病所在后,察脉虚实为治。《发明》曰∶《内经》论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 聚也。江东岭南,大率如此。春夏之交,山川蒸菀,风湿毒瓦斯为甚,感之遂成瘴毒香港脚。《
外台秘要》云∶第一忌嗔,嗔则心烦,烦则香港脚发。又禁大语,大语则伤肺,肺伤亦发动。
又不得露足当风,冷水洗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