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1-外台秘要-第97页


芫花根白皮(六分切,熬令焦黑) 贝母(十二分) 款冬花(六分) 百部根(八分 切,熬 )杏仁(十分去尖、皮,熬) 皂荚(四分去皮、子,炙) 五味子(六分) 蜈蚣(半 枚炙) 桑 白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再服,加至十五丸,煮枣汁送之 。(出第六卷中)
《必效》疗咳嗽积年不瘥者,胸膈干痛不利方。
紫菀(一大两) 杏仁(四十九枚去两仁、尖、皮,熬) 酥(一大合) 蜜(一大合)
上四味,紫菀及杏仁各别捣,先煮酥、蜜,搅令和,纳紫菀、杏仁研,破块煎十余沸,
药成,出瓷器中。每日空腹服一弹丸,细细含咽之。忌酒、面及猪肉等。凌空道士得此方传,
效不复可言。
又方 莨菪(二分以水淘去浮者,水煮令牙出,焙干,炒令黄黑色) 酥(一鸡子许) 大枣 (七 枚)
上三味,铛中煎令酥尽,取枣去皮食之,日二。
又方 生姜(五两) 饧(半大升)
上二味,取姜刮去皮如 子切之。置饧中,微火煎姜使熟,食使尽则瘥。段侍御用之极 效。
又方 款冬花 上一味,和蜜,火烧。含取烟咽之,三数度则瘥。
又方 取莨菪子三指撮,吞唾咽之,日五六度,光禄李丞自服之,极神效。(并出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疗人三十年寒冷咳逆上气。麻黄汤方。
麻黄(八分去节) 蜀椒(四分汗) 细辛(三分) 本(二分) 杏仁(五十枚去 皮、尖、
两仁者,碎)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忌生菜。
又许明疗人久咳欲死方 取浓榆皮削如指大,去黑,克令如锯,长尺余,纳喉中。频出入,当吐脓血则愈。
又香豉丸 疗上气,三十年咳气,久寒冷痹,脾中客热变为冷方。
食茱萸(一两) 甘草(一两) 香豉(二十枚) 细辛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
熬各一 两) 紫菀(二两)
上六味,捣筛为末,别捣杏仁如膏,乃纳末搅令匀,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
不知,增之至五丸,暮卧时含十丸,着咽喉中咽之。忌海藻、菘菜、生菜。(出第十九卷中)
<目录>卷第九<篇名>久咳坐卧不得方二首内容:《集验》疗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欲绝方。
麻黄(去节)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碎) 紫菀(各三两) 柴胡 橘皮(各四 两)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一剂不瘥,频两三剂,从来用 甚验。(张文仲同,出第四卷中)
《备急》疗久咳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绝方。
麻黄(去节) 干苏叶 橘皮(各三两) 柴胡(四两) 杏仁(四两去尖、皮、两仁 者,碎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服两剂必瘥,甚效。(张文仲同 ,出第三卷中)
<目录>卷第九<篇名>咳嗽短气方七首内容:《病源》肺主于气,候于皮毛,气虚为微寒客于皮毛,伤于肺,气不足,则成咳嗽。夫 气得温则宜和,得寒则痞涩,虚则气不足,而为寒所迫,并聚于肺间,不得宣发,故令咳而 短气也。(出第十四卷中)
《深师》疗伤中咳嗽短气,肠中痛,流饮厥逆,宿食不消化,寒热邪癖,五内不调。肉 苁蓉汤方。
肉苁蓉(五两) 干地黄(四两) 大枣(二十枚擘) 乌头(一两炮) 甘草(炙) 桂 心 紫菀 五味子(各二两) 生姜 石膏(碎,绵裹)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滓,分为七服,日四夜三。一方用大枣五 十枚,水一斗二升,煮取九升。忌海藻、生葱、菘菜、芜荑、猪肉、冷水。
又疗上气,咽喉窒塞,短气不得卧,倚壁而息,腰背苦痛,支胁满,不能食,面色萎黄 。贝母饮方。
贝母 石膏(绵裹,碎) 桂心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二两) 杏仁(三十枚去 尖、皮 、两仁者) 生姜(五两) 半夏(五两洗)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生葱、饧 等。
又疗咳而不利,胸中痞而短气,心中时悸,四肢不欲动,手足烦,不欲食,肩背痛,时 恶寒。海藻汤方。
海藻(四两) 茯苓(六两) 半夏(五合洗) 五味子(五合) 细辛(二两) 杏 仁(五十枚 去尖、皮、两仁者)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饧、生葱、醋物。(一方有生姜 一两,《千金》同,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录验》五味子汤 疗逆气咳嗽,胸膈中寒热,短气不足方。
五味子(一两) 前胡(三两) 紫菀 甘草(炙) 桂心 生姜(各二两) 枣(三 十枚擘)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绞去滓,服一升,日三夜三。忌生葱、海藻、菘菜 。(《广济方》用橘皮,不用茱萸)
又胡椒理中丸 疗咳嗽逆气,不能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