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服十丸,不瘥,当增之。(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疗病者脉伏,其人欲自痢,痢者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 半夏汤主之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芍药(一两)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上四味,以蜜半升,纳药汁,及蜜合一升煎,取八大合,顿服之。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出第十八卷中)
<目录>卷第八<篇名>酒饮方三首内容:病源夫酒 者,因大饮酒后,渴而引饮无度,酒与饮俱不散,停滞在于胁肋下,结聚成 ,时时而痛,因却呼为酒 ,其状胁下弦急而痛。(出第二十七卷中)
深师消饮丸,疗酒 ,饮酒停痰水不消,满逆呕吐,目视 ,耳聋,腹中水声方。
干姜 茯苓(各三两) 白术(八两) 枳实(四枚炙)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加之,若下去枳实,加干姜二两,名为五 饮丸。忌桃李雀肉大醋生冷之类,大神验。
又倍术丸,疗五饮,酒 方。
白术(一斤) 桂心 干姜(各半斤)
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稍加之,取下先食服之,日再。忌桃李雀肉生 葱。
又温脾丸,疗久寒宿食酒 方。
干姜(三两炒) 芍药(三两) 蜀椒(二两汗) 小草(一两熬干) 芎 茯苓 桃 仁(去皮尖) 柴胡(熬干各三两) 大黄(八两切熬令黄黑)
上九味捣筛,蜜和更捣万杵,服如大豆许十丸,日三。忌大醋。(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目录>卷第八<篇名>留饮宿食方七首内容:病源留饮宿食者,由饮酒宿食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则不能消食,
令人噫气酸臭,腹胀满,亦壮热,或吞酸,所以谓之留饮宿食也。(出第二十卷中)
深师通草丸,疗积聚留饮宿食,寒热烦结,长肌肤补不足方。
椒目 附子(炮) 半夏(洗) 浓朴(炙各一两) 芒硝(五两) 大黄(九两) 葶 苈(三 两熬) 杏仁(三两去皮尖)
上八味捣筛为末,别捣葶苈杏仁,令如膏,合诸末,以蜜和丸,捣五千杵,服如梧子二 丸。忌猪肉羊肉饧等,大效。(方中无通草未详其名出第二十三卷中)
范汪千金丸,疗心腹留饮宿食方。
沙参 丹参 苦参 桂心(各二分) 石膏(五分研) 人参(一分) 大黄(一分) 半 夏(五 分洗) 干姜(五分) 戎盐(一分) 巴豆(六十枚去皮心) 附子(一分炮)
上十二味皆捣,合以白蜜和如小豆吞一丸,日再,令人先食服一丸,不知稍益,以知为 度。忌猪肉冷水羊肉饧芦笋生葱。
又疗留饮宿食,桑耳丸方。
桑耳(二两) 巴豆(一两去皮)
上二味捣,和以枣膏,丸如麻子,先食服一丸,不下服,二丸,病下即止。忌野猪肉芦 笋。
又主留饮宿食,芫花丸方。
芫花(一两熬) 大黄 甘遂 黄连 麻黄(去节) 杏仁(去尖皮) 甘草(炙) 附 子(炮 令各一两) 巴豆(五十枚去皮心)
上九味捣筛,杏仁巴豆别捣如膏,合和以蜜丸,如小豆。先食服一丸,日再不知稍增,
以知为度。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芦笋等。
又顺流紫丸,疗百病留饮宿食,心下伏痛,四肢烦疼,男子五劳七伤,妇人产有余疾等 方。
当归 代赭(各一分) 茯苓 乌贼鱼骨 桂心(各三分) 肉苁蓉(二分) 藜芦(五 分小 熬) 巴豆(六十枚去心皮)
上八味捣筛,白蜜和丸,先食服如小豆一丸,日再,不知增之,欲下倍服之,别捣巴豆 令如膏。忌生葱狸肉酢物野猪肉芦笋。(并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疗留饮宿食不消,腹中积聚转下,当归汤方。
当归 人参 桂心 甘草(炙) 芒硝 芍药(各二两) 大黄(四两) 生姜 黄芩 泽 泻 (各三两)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空心食后服。忌生葱海藻菘菜。(出第十八 卷中)
集验痰饮积聚呕逆,兼风虚劳阴疝方。
霜后蒺藜苗子,捣汁一石,先以武火煎减半,即以文火煎,搅勿停手,候可丸止,空腹 酒下梧子大三十丸,煎服亦得。(出第五卷中)
<目录>卷第八<篇名>痰饮方二首内容:病源痰 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府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之停 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则谓之痰 。(出第二十卷中)
延年疗左肋下停痰 饮结在两胁,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干呕,大便或涩 或利,或赤或黄,腹中有时水声,腹内热,口干好饮水浆,卒起头眩欲倒,胁下痛,旋复花 丸方。
旋复花(五分) 大黄(七分蒸) 茯苓(三分) 泽泻(四分) 人参 桂心 皂荚 (去皮子 炙) 附子(炮去皮各二分) 芍药(四两) 蜀椒(三分去目汗) 干地黄(四两) 防 葵(取水中 浮者) 干姜 枳 上十六味捣筛为末,纳杏仁葶苈脂中碎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