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1-外台秘要-第79页

走动摇,大者如鳖,小者如杯,乍来乍去,在于胃 管,大肠胀满不通,风寒则肠鸣,心下寒气上抢,胸胁支满。芫花丸方。
芫花(一分) 蜀椒(一分汗) 大黄(六分) 细辛(六分) 桔梗(五分) 乌头 (四分炮)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日三,当下如泥,病愈。忌猪羊肉、饧 、酢物、生菜等。
又当归丸 疗心腹劳强,寒疝邪气往来,坚固结聚,苦寒烦 (于缘切,下同),不 得卧 桔梗(二分) 葶苈子(熬五分) 藜芦(炙二分) 浓朴(炙五分) 杏仁(五十枚 去尖、皮 )附子(炮五分) 桂心 人参(各三分) 沙参(三分) 特生 石(一两烧半日)
上十味,捣筛,蜜和如梧子。饮服三丸,日三,稍加之。忌猪肉、生葱、冷水。(出第 二十二卷中)
《古今录验》疗久寒三十岁心腹疝,症瘕积聚,邪气往来,厥逆抢心痛,久痹羸瘦少气 ,妇人产乳余疾,胸胁支满不嗜食,手足 烦,月水不通,时时便血,名曰破积聚。乌头续 命丸方。
食茱萸(十分) 芍药(五分) 细辛(五分) 前胡(五分一云柴胡) 干姜(十分)
乌头(
十分炮) 紫菀 黄芩 白术 白薇(各三分) 芎 人参 干地黄(各五分) 蜀椒(十 分 汗) 桂心 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忌生菜 、生葱、猪肉、冷水、桃、李、雀肉、芜荑等。(《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集验》疗肾冷及疼,疝气滞后,灌方。
盐花(一大合) 浆水(半大升)
上二味,和暖灌下部,少间即下脓,日一度,再灌之,即止。
<目录>卷第七<篇名>心疝方四首内容:《病源》心疝者,由阴气积于内,寒气不散,上冲于心,故使心痛,谓之心疝也。其痛 也,或如锥刀所刺,或四肢逆冷,或唇口变青,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范汪》疗心疝复绕脐痛,上支胁,心下痛方。
芍药 桔梗 细辛 蜀椒(汗) 桂心 干姜(各三分) 附子(一分炮)
上七味,末之,合蜜和为丸如梧子。服七丸,以酒下,日二服。忌猪肉、冷水、生葱、
生菜等。
又疗三十年心疝神方 真射 (酽好者) 新好茱萸(一名杀子)
上二味等分,捣筛,蜜和丸。服如麻子二丸,日三。药势尽,乃热食良,已用得瘥。(
刘国英所秘)
又主心疝方 灸两足大指甲寅之际、甲寅各半炷,随年壮,良。(通按,寅当作肉)
又心疝发时,心腹痛欲死方。
灸足心,及足大指甲后横理节上,及大指岐间白黑肉际百壮则止。足心者,在足下,偏 近大指本节际,不当足心中央也。(并出第十八卷中。通按,足心在足下近大指本节,即涌 泉穴也)
<目录>卷第八<篇名>痰饮论二首内容:病源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 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其为病也,胸胁胀满,水谷不消,结在腹内,两肋水入肠胃动作 有声,身体重,多唾短气好眠胸背痛甚,则上气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是也,
脉偏弦为饮,浮而滑为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左右 侧卧,不息十二通,疗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又有不消,气排之,
左右各十二息。
疗痰饮。(出第二十卷中)
千金痰饮论问曰∶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一云留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 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留 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过多,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其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凡心下有水者,筑筑而悸,短气而恐其人 眩而癫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而不欲饮,水 在于肺,其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于脾其人少气,身体尽重水在于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于肾,心下悸,夫病患卒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 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耳,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支饮亦 喘而不能眠,加短气其脉平也,留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饮食,脉沉滑者,留饮 病,病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盘,咳嗽转甚,(一云辄已)其人咳而不得卧,引项上痛,咳 者 如小儿掣 状夫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
病患胸息上引,此皆有溢饮,在胸中久者,缺盘满,马刀肿有剧时,此为气饮所致也,膈上 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恶寒,目泣出,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病患一臂不 随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此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营卫气不周 故也。(出第十八卷中通按形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