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令圆,煮之令极熟,承热任以诸
肉作 食之大凉补腰脚,又夏月冒热远行,早食晚失饥,石气发动。作大麦饼,将行在路食
之,亦压得石气。
凡患疮肿,无问大小,或如黍米,即须加意专精疗之,或以冷水淋,或盐汤洗,以指
破,即以指甲细细掏旁边,亦以药涂之,或以苍耳汤浸洗之,或以冷石熨之即瘥,夫服石将
慎至难,若不能将息,特宜勿服,非但服之若瘦热,更增他疾,性行躁暴,唯多忽恚,饮食
日减,形体日消,妻子不能供承,卑下何其能济,此皆由将慎失度,致使然也。人之无检,
慎勿轻服,至于背圻脑裂,药物无及也。妇人则发乳体肿,帷簿不修,特宜审慎,自量其力,




<目录>卷第三十八

<篇名>服石后防慎贮备杂药等一首

内容:凡服石人,当宜收贮药等。
人参 朴硝 苦竹沥 大黄 栀子 大麦面 好豉 荠 黄连 升麻 石膏 荆沥
葛根并粉 猪膏 酥 蜜 紫苏子 白鸭屎 粳米 前胡 冬葵子 生姜 冬瓜 大豆 车
前地榆 五加皮 大小麦奴 天门冬 葱白 葳蕤 麦门冬 生地黄 芦根 红雪 紫雪




<目录>卷第三十九

<篇名>明堂序

内容:夫明堂者,黄帝之正经,圣人之遗教,所注孔穴,靡不指的。又皇甫士安,晋朝高秀,
洞明医术,撰次甲乙,并取三部为定,如此则明堂甲乙,是医人之秘宝,后之学人,宜遵用
之。不可苟从异说,致乖正理,又手足十二经,亦皆有俞,手足者阴阳之交会。血气之流通,
外劳肢节,内连脏腑,是以原明堂之经,非自古之神解,孰能与于此哉,故立经以言疾之所
由,图形以表孔穴之名处,比来有经而无图,则不能明脉俞之会合,有图而无经,则不能论

,则孔穴乖处,不可不详也。今依准甲乙正经,人长七尺五寸之身。(千金方云七尺六寸四
分)今半之以为图,人长三尺七寸五分。(千金方云三尺八寸二分)其孔穴相去亦半之,五

为寸,其尺用古尺,其十二经脉,皆以五色作之,奇经八脉,并以绿色标记。诸家并以三人
为图,今因十二经而尽图人十二身也。经脉阴阳,各随其类,故汤药攻其内,以灸攻其外,
则病无所逃,知火艾之功,过半于汤药矣,其针法古来以为深奥,今人卒不可解,经云,针
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若欲录之,恐伤性命,今并不录针经,唯取灸法,其穴墨点者,禁
之不宜灸,朱点者灸病为良,其注于明堂图。人并可览之,黄帝素问 孔穴原经脉,穷万病
之所始,九卷甲乙及千金方甄权杨操等诸家灸法。虽未能远穷其理,且列流注及旁通,终疾
病之状尔。



<目录>卷第三十九

<篇名>论邪入皮毛经络风冷热灸法

内容:素问岐伯曰,夫邪之客于形,必先入于皮毛,留而不去,入于孙络,又留而不去。入于
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于五脏之次也。如此
则疗其经,今邪客于皮毛,入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溢于大络,而生
奇病
夫五脏六腑精灵之气,顺脉而出,附经而入,终而复始,如环无端,若越其数者,则伤
脉而损经,变为异病也。
岐伯曰,凡欲疗风,则用火灸,风性浮轻,色或赤或白,痒多者,风热也,寒性沉重,
色或青或黑,痛多者,寒也。湿性萎润,色黄鲜,瘀痹多者,湿也,此三种,本同而末异也,

宜从多以至少也。至多者,从三壮五壮七壮,又从三十五十七十壮,名曰从少至多也。灸寒
湿者,宜从多以至少也,从七十五十三十,又从七百五百三百,名曰从多以至少也。灸风
者,不得一顿满一百,若不灸者,亦可以蒸药熨之,灸寒湿者,不得一顿满千,若不灸亦可
蒸药熏之,风性浮轻则易散,故从少而至多也。寒性沉重则难消,故从多而至少也。
论疾手足腹背灸之多少及补泻八木火法
杨操音义云,凡手足内脉,皆是五脏之气所应也。手足外脉,皆是六腑之气所应也,四
肢者,身之支干也,其气系于五脏六腑出入,其灸疾不得过顿多也。宜依经数也,若顿多血
脉绝于火下,而火气不得行,随脉远去也。故云三壮五壮七壮者,经曰,乃更添灸,以瘥为
度,其手足外皆是阳脉也,不得过于二壮。腹中者,水谷之所盛,风寒之所结,灸之务欲多
也,脊者身之梁。太阳之所合,阴阳动作,冷气成疾,背又重浓,灸之宜多。经脉出入往来
之处。故灸能引火气,凡灸皆有补写,补者无吹其火,须炷自灭,写者疾吹其火,传其艾,
须其火至灭也,其艾炷根下,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