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 附子(去黑皮) 芍药 当归 细辛 黄芩 大戟 椒(去目) 莽

上十二味并切之,以苦酒淹之一宿,以不中水成炼猪膏二升,龙衔藤一两,合膏,煎名
龙衔膏,今又有龙草,似蛇衔而叶大耳,亦有取其根合煎者,亦名龙衔膏。(出第二卷中)
短剧疗缓疽,初作即以小豆薄涂之,亦消也。(出第十卷中)



<目录>卷第二十四

<篇名>发背方四十一首

内容:(其乳石发背自有正方在第三十八卷中具述)
千金论曰∶凡发背皆由服饵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生平不
服诸石而自发背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
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为事,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不救,其临困时,方圆径三四寸,
高一寸,疮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之脓皆反出,寻即失音不言。所以养生者,小觉背上
痛痒有异,即取净土冷水和泥捻作饼子,径一寸半,浓二分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贴着疮上
灸之,一炷一易饼子。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即瘥,若榆荚大,灸二七炷即瘥,至钱许大,
日夜灸不住乃瘥,并服五香连翘汤,及铁浆诸药攻之,乃愈,又常以冷水射之,渍冷石熨之
,日夜勿止,待瘥,住手,此病忌面酒肉五辛等,亦有当两肾上发者。
又论曰凡服石人皆须大劳役,四体无得自安,如其不尔,多有发动,亦不得遂便恣意取
暖,称适已情,必须违欲以取寒冻,虽当时不宁,于后在身多有所益,终无发动之虑。
又发背方。
凡肿起于背胛中,头白如黍粟,四面相连,肿赤黑,令人闷乱者,名发背也。即禁房,
慎蒜面,不速灸治,即入内杀人,灸当疮上七八百壮,有人不识,多作杂肿疗之皆死。
又方
取乱发灰酒服方寸匕。
又方
以三年酢滓,微火煎,令调和牛脂封上,日一易。
又方
取狗牙灰酢和敷之。
又方
取猪羊脂封之,亦疗发乳。
又方
以蛇头灰水和敷之。
又方
饮铁浆三升,下利为佳。
又方
以鹿角灰酢和涂之。古今录验同
又方
烧古 末之如粉,鸡子白和敷上,日三,即瘥止。
又发背及痈疽溃漏,并未溃毒肿方。
栝蒌 榆皮 胡燕窠 鼢鼠土
女人月水布洗取汁
上五味并须等分,以月水汁和如泥,封肿上,干即易之。溃者四面封,已觉即封,从一
日至五日,令瘥。(翼同)
又疗痈疽溃漏发背,及小小瘰 ,李根散方。
李根 半夏(洗) 栝蒌(各一升) 甘草(二两炙) 葛根(三两) 桂心(四两) 当
归(二
两) 通草(一两) 芎 (一两半) 白蔹(一两) 桔梗(二两) 浓朴(炙) 黄芩
(各一两)
芍药(四两) 附子(一两炮)
上十五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疮大困者,夜再服,有患发背骨出,身有三十余痈
疖,服此瘥。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范汪同)
又治诸虚不足,发背痈疽经年,瘥后复发,或由大风聚结毒瓦斯,在内闭塞,夏月已来,
出攻于背,久不疗,积聚作脓血。为疮内漏大内塞排脓散方。
山茱萸 五味子 茯苓 干姜(各六分) 当归(四分) 附子(二分炮) 肉苁蓉(八
分)
石斛(五分) 菟丝子(三分酒渍) 巴戟天(八分) 瞿麦(三分一云地麦地肤地肤子也)
远志(八分去心) 人参(五分) 甘草(五分炙) 麦门冬(八分去心) 石苇(四
分) 芎
(四分) 芍药(五分) 干地黄(八分) 桂心(五分)
上二十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稍加至两匕,长服终身不发痈疖。忌同前。
又内补散,疗痈疮发背方。
蜀升麻 黄芩 人参(各二分) 干姜 白蔹 桂心 甘草(炙) 附子(炮) 防风
(各一
两) 芎 (一两) 赤小豆
上十一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一云蜀椒非)
又内补散,主痈疽发背,已溃排脓生肉方。
当归 桂心 人参(各二两) 芎 浓朴(炙) 桔梗 甘草(炙) 防风 白芷(各
一两)
上九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疮未合,服勿停。忌。(范汪同)
又瞿麦散,主排脓止痛利小便方。
瞿麦(二两) 芍药(二两) 桂心(半两) 赤小豆(半合) 芎 (半两) 白蔹
(半两) 黄
(一两) 当归(二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
上九味为散,先食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忌生葱。翼深师同
又薏苡仁散,主令痈自溃长肌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