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1-外台秘要-第211页


如 此之 又方 削楠及桐木煮取汁以渍之,并饮少许,如小豆法。(并出第一卷中)
范汪疗水肿从足始,转上入腹则杀人,豚肝方。
生猪肝一具,煮如食法,细切,顿食令尽,不得用盐,可用苦酒,猪重五六十斤以上肝 者,一顿啖尽,百斤以上猪者,分两服。(肘后同)
又若但两足肿者方。
锉葱叶煮令烂以渍之,日三四度,良也。(集验同并出第二十八卷中)
<目录>卷第二十<篇名>水症方二首内容:病源水症者,由经络痞涩,水气停聚,在于腹内,大小肠不利所为也,其病腹内有结块 ,坚强在两胁间,膨膨胀满,遍身肿,所以谓之水症。(出第二十一卷中)
深师疗水症,腹内胸胁牢强,通身肿,不能食,海藻丸方。
海藻(一两洗) 水银(一两) 椒目(一两) 芒硝(一两) 葶苈(一两熬) 大 黄(一两)
甘遂(一两熬) 杏仁(三十枚去尖皮熬) 桂心(一两) 附子(一两炮) 茯苓(一两)
大戟(
一两) 松萝(一两) 干姜(一两) 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
上十五味下筛,蜜和服如小豆二丸,日三,不知,稍稍加之。忌猪肉大酢生葱芦笋。(
范汪同出第十九卷中)
范汪疗水肿大腹水症丸方。
矾石(十分熬) 踯躅花(十分) 细辛(十分) 半夏(十分洗) 藜芦(十分) 丹 参(十分) 承露(十分承露是落葵) 巴豆(十枚去心皮熬) 苦参(十分) 雄黄(十 分) 大黄(十分)
芒硝(十分) 大戟(十分) 乌头(二十分炮) 野狼毒(十分) 野葛(二分)
上十六味捣下筛,蜜和药成,以置肿上,并服如黍米三丸,日三。欲取下者服五丸。禁 食生鱼生菜肥肉,千金不传,谓之千金丸。(并出第三十五卷中)
<目录>卷第二十<篇名>水瘕方一首内容:病源水瘕者,由经络痞涩,水气停聚,在于心下,肾经又虚,不能宜利溲便,致令水气 结聚而成形,瘕在于心腹之间,抑按作水声,但欲饮而不用食,遍身虚肿是也。(出第二十 一卷 古今录验水瘕病,心下如数升油囊,荥荥作声,日饮三斗,不用食,但欲饮,久病则为 瘕,坚有虾 鳖,疗之方。
取蓖麻成熟好者二十枚去皮,杯中研令熟,不用捣,水解得三合,宿不餐,清旦一顿服 尽,日中许当吐下青黄如葵汁,当囊结裹,其病不尽,即三日更增服三十枚蓖麻如上法。若 病如 慎不 <目录>卷第二十<篇名>石水方四首内容:病源肾主水,肾虚即水气妄行,不依经络,停聚结在脐间,少腹肿大鞭如石。故云石水 ,其候引胁下胀痛而不喘是也,脉沉者名曰石水,脉微大亦曰石水,肿起脐下至少腹垂垂然,
上 集验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肿方。
大豆(五升) 防己(四两) 桑根白皮(切三升) 白术(四两) 泽漆叶(切三升)
射干(
四两) 白皮(四两一云切三升)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半,煮取六升,去滓,纳好酒三升,更煎取五升,分五服,日再夜 一,余煎明日服之。(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千金疗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肿方。
桑根白皮(六两) 射干(四两) 泽汤(五两) 泽漆(切一升) 茯苓(四两) 防 己(一两)
上九味切,以水五斗,煮大豆取三斗,去滓澄清,取汁一斗,下药煮,取三升,空腹温 分三服。(出第二十一卷中)
集验疗石水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灸法。
灸关元 又灸石水法。
灸章门然谷。
<目录>卷第二十<篇名>暴肿满方四首内容:集验疗暴患遍身肿满方。
大豆 上一味,捣筛为散,粥清服三方寸匕,日再,甚良验。
又疗身体暴肿如吹方。
巴豆(三十枚合皮 咀)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绵纳汁中以拭肿上,随手减矣,日五六拭,勿近目及阴 。(范汪同并出第六卷中)
备急疗身体暴肿满方。
榆白皮捣屑随多少,杂米作粥食,小便利即消,陶效方。(出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泽漆汤,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吹,脉浮数者方。
泽漆(二两炙) 知母(二两) 海藻(二两) 茯苓(二两) 丹参(三两) 秦艽 (二两) 木 防己(二两) 猪苓(二两去皮) 大黄(三两) 通草(二两) 青木香(二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酢物。(出第十一卷中)
<目录>卷第二十<篇名>气满胸急方八首内容:古今录验疗气忽发满胸急者方。
茯苓(四两) 杏仁(四两) 橘皮(二两)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日三,随小便下愈,饮尽更作。忌酢物。
又茯苓杏仁煎方。
茯苓(四两) 杏仁(四两) 橘皮(三两) 苏子(一升碎) 甘草(三两炙) 芍 药(四两)
白前(三两) 五味子(三两) 生姜汁(五合) 蜜(六合) 竹沥(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