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1-外台秘要-第202页

br>古今录验六生散,疗急风痹,身躯拘痛方。
生菖蒲(一斤切) 生地黄(一斤) 枸杞根(一斤) 生商陆根(一斤) 生乌头(半 斤) 生 姜(二斤)
上六味,以淳酒渍之一宿,出曝干,复纳酒中,令酒尽,曝令燥,捣下筛,以清酒一升 ,服一钱匕,日再服之。忌猪羊肉冷水芜荑饧。(出第十四卷中)
<目录>卷第十九<篇名>风湿方九首内容:病源风湿者,是风气与湿气共伤于人也,风者八方之虚风,湿者水湿之蒸气。若地下湿 ,复 若经 有正 数易 深师疗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方。
汉防己(四两) 白术(三两) 蜀黄 (五分)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
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服汤当坐被中,欲解汗出,如虫行皮中 。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千金同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又四物附子汤,疗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白汗出,短气,小 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一身悉肿方。
附子(二枚炮八破) 桂心(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炙)
上药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当微汗。若汗出烦者,一服五 合蔡公数用验。忌猪肉冷水生葱余忌同前方。(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又疗风湿百节疼痛,不可屈伸,痛时汗出方。
芍药(四两) 甘草(三两炙) 芎 (四两) 附子(三两炮四破)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相去十里顷,忌同。
又疗风湿身体疼痛,恶风微肿,汤方。
桂心(四两) 麻黄(二两去节) 芍药(二两) 天门冬(二两去心) 生姜(三两)
杏仁(
五十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服一升,日三。忌鲤鱼,忌同。(并出第九卷中)
古今录验附子汤,疗风湿相搏,骨节烦疼,不得屈伸,近之则痛,白汗出短气,小便不 得利,恶风不欲去衣,或一身流肿方。
桂心(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二枚炮八破) 甘草(三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汗即止。若汗出烦者,稍服五合,骠骑 使吴 疼痛 生姜 又疗风湿体疼,恶风微肿。天门冬汤方。
天门冬(三两去心) 葛根(四两) 生姜(三两) 桂心(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
二两) 杏仁(五十枚)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忌鲤鱼,余同前。(深师无芍药名天 门冬汤并出第十四卷中)
又疗头风湿,面如针刺之状,身体有肿,恶风汗出短气,不能饮食。麻黄汤方。
麻黄(四两) 芎 (一两) 莽草(一两) 当归(一两) 杏仁(三十枚)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日三,糜粥将息佳。
又辨中风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偏枯者。半身偏不随,肌肉偏不用而痛,言不变,智不乱 病 智 不 出 眩 风 十 汤 独活(五两) 葛根(四两) 干姜(二两) 桂心(四两) 半夏(四两洗) 甘草 (二两炙)
防风(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得少微汗出好。忌羊肉饧海藻菘 菜生葱。
又疗湿家始得病时,可与薏苡麻黄汤方。
薏苡(半升)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杏仁(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汗出即愈。湿家烦疼,可以甘草麻黄汤发汗 ,不 小异 <目录>卷第十九<篇名>许仁则疗香港脚方三首内容:许仁则曰∶此病有数种,有饮气下流以成香港脚饮气即水气之渐。亦有肾气先虚,暑月承 热,以冷水洗脚,湿气不散,亦成香港脚,亦有肾气既虚,诸事不节,因居卑湿,湿气上冲,
亦成 香港脚 背满 物,
味汤 小腹 服之 吴茱萸(二两) 生姜(五两) 橘皮(三两) 桂心(二两) 大槟榔(十枚)
上药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久,一服觉诸 状可,欲重合服亦佳。服汤后,将息经三四日,即服后桑根白皮等十味丸。忌生葱。
又方 桑根白皮(五两) 生姜(屑六两) 蜀椒(汗) 桂心 升麻(四两) 五味子(四 两)
上药捣筛,蜜和为丸,以饮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子大。
觉热,食前服;觉冷,食后服之。
忌同。(蜀椒桂心元未见分两)
又至九月以后,宜合侧子等十味酒服之,兼将下丸方。
侧子(五两) 生姜(八两) 桑根白皮(八两) 桂心(四两) 白术(八两) 五 加白皮(
六两) 丹参(六两) 续断(五两) 牛膝(五两) 细辛(四两)
上药切,绢袋盛,用无灰酒五升,浸五六日,初服一鸡子黄许,日再服,稍稍加之,
以知为 同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