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1-外台秘要-第169页

十一枚) 茯苓(二两) 淡竹叶(切一升)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小麦竹叶。取八升。澄清。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 温三服。忌酢物。(本名石膏汤)
又疗心实热。惊梦喜恐畏悸惧不安。竹沥汤方。
淡竹沥(一升) 石膏(八两碎绵裹) 人参 知母(去毛) 赤石脂 栀子仁 芍药 白 术 (各三两) 茯神 紫菀(各二两) 生地黄汁(二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十味。取二升七合。去滓。下竹沥。更煎取三升。若须利。
下芒硝二两去芍药。分为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芜荑。
又茯神煮散。主心实热。口干烦渴。眠卧不安方。
茯神 麦门冬(去心各六分) 通草(六分) 升麻(五分) 淡竹茹(一丸如鸡子大 熬)
知母(四分去毛) 赤石脂(七分) 紫菀 桂心(各三分) 大枣(二十枚擘)
上十味捣粗筛为散。取方寸匕帛裹之。以井华水二升半。煮取九合。时动药裹子。平旦 为一服。日再服忌生葱酢物。(并出第十三卷中)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脉极论一首内容:删繁论曰∶凡脉极者。主心也。心应脉。脉与心合。心有病从脉起。又曰∶以夏遇病为 脉 唇 若脉 为肌 候也。
病者。
何以 也。心 笃癸死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脉热极方三首内容:删繁疗脉实热极。血气伤心。使心好生赫怒。口为色变赤。言语不快。消热。止血气调 脉理中。茯苓汤方。
茯苓 黄芩 栀子仁 芒硝(各五两) 赤石脂 升麻 紫菀(各二两) 生麦门冬(五 两 去心) 竹叶(切一升) 香豉(一升熬) 石膏(八两碎绵裹) 生地黄(切一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芒硝。分为三服。忌酢物芜荑。
又疗脉极热。伤风损脉为心风。心风状多汗无滋润。消虚热极。止汗。麻黄汤方。
麻黄(去节) 杏仁(各四两去皮尖两仁碎) 栀子仁 黄芩 防风 紫菀(各三两) 升 麻桂心 茯神 人参(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擘) 石膏(六两碎绵裹) 桑根白皮(一 升)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三沸。去沫。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
忌生葱酢物。
又疗脉热极。遇风为痹。痹感心。颜脱面色白不泽。脉空虚。口唇色赤干燥。升麻润色 消痹止热极汤方。
升麻 射干 芎 人参(各三两) 赤小豆(五合) 生姜(四合) 麦门冬(去心 四两)
葳蕤(四两) 生地黄(切一升) 甘草(二两炙) 竹叶(切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分为三服。忌海藻菘菜芜荑。(并出第八卷 中)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脉寒极方四首内容:删繁疗脉极虚寒则咳。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甚则咽肿喉痹。半夏消痛止极。益气 汤方。
半夏(一升洗四破) 宿姜(八两) 芎 细辛 附子(炮) 玄参 当归(各三两)
桂心 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杏仁(六十枚去两仁皮尖碎)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忌羊肉饧生葱菜猪肉冷水菘菜海 藻酢物等。
又疗脉极虚寒。鬓发堕落。安发润生。桑白皮沐头方。
桑白皮(二升细切)
上一味。以水淹渍。煮五六沸。去滓。洗沐鬓发。数数为之。自不复落。
又方 麻子(三升研) 白桐叶(切一把)
上二味。以淘米甘汁二斗。煮取五六沸。去滓。以洗沐头。则鬓发不落而长。
又疗发堕落方。
生柏叶(一升) 附子(四枚炮) 猪膏(三斤)
上三味末。以膏三斤。和为三十丸。用布裹一丸。纳煎沐头汁中。令发长不复落也。(
并出第八卷中)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脾劳论一首内容:删繁论曰∶凡脾劳病者。补肺气以益之。肺旺则感脾。是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顺 万物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脾劳实热方四首内容:删繁疗脾劳热。身体眼目口唇悉痿黄。舌木强直。不能得咽唾。生地黄煎方。
生地黄汁(三升) 赤蜜 石膏(各一升碎绵裹) 升麻 射干 子芩(各三两) 生 玄参(
八两) 栀子仁 葳蕤(各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十味切。以水七升。先煮石膏等取二升。去滓。下生地黄汁。更煎取四升。绵捩。分 为四服。若须利泄。加芒硝三两。分为三服。余一服停下芒硝。留晚。若热不止。更进服之。
得 又疗脾劳热。有白虫长一寸。在脾为病。令人好呕。胸中塞。呕而不出。前胡吐热汤方 前胡 白术 赤茯苓 枳实(炙) 细辛 旋复花 龙胆 杏仁(去尖皮双仁) 常山 松 萝(各三两) 竹叶(切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若腹中热满。加芒硝。山栀子仁 。黄芩各三两。苦参二两。加水二升。忌酢物桃李雀肉生葱生菜。
又疗脾劳热。有白虫在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