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芎 地骨皮(各四两) 白术 猪椒根 五 加 皮枳实(熬各五两) 丹参(八两) 干地黄(七两)
上十味 咀。以绢囊贮清酒四升渍四宿。初服六七合。加至一升。日再服。忌芜荑桃李 雀肉等。(并出第七卷中)
千金疗肝劳虚寒。胁下痛。胀满气急。眼昏浊视不明。槟榔汤方。
生姜 附子(炮各七两) 槟榔(七枚合皮碎) 茯苓(三两) 桔梗(四两) 橘皮 桂 心(
各三两) 白术(四两) 吴茱萸(五两)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若气喘加芎 三两。半夏四两洗。
甘草二两炙。忌酢物生葱猪肉冷水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十一卷中)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胆实热方二首内容:删繁疗胆腑实热精神不守。泻热栀子煎方。
栀子(二十一枚) 甘竹茹(一两熬) 香豉(六合熬绵裹) 大青 橘皮(去脉各二 两) 赤 蜜(三合)
上六味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七合去滓。下蜜。更微火上煎两三沸。分再服。(出 第四卷中)
千金疗胆腑实热。精神不守。泻热半夏千里水汤方。
半夏(洗) 宿姜(各三两) 酸枣(五合) 黄芩(一两) 远志(去心) 茯苓(各 二两) 生 地黄(五两) 秫米(一斗)
上八味细切。取流水五斗。煮秫米。令蟹目沸。扬之三千下。澄清取五升。煮药取二升 半。分为三服。忌羊肉饧酢物芜荑。(出第十二卷中)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髓虚实方二首内容:删繁论曰∶髓虚者。脑痛不安。髓实者勇悍。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若其腑脏有病 从髓生热则应藏。寒则应腑。(千金同出第三卷中)
千金疗髓虚脑痛不安。胆腑中寒。羌活补髓丸方。
羌活 芎 当归(各三两) 桂心(二两) 人参(四两) 酥(一升) 枣肉(一 斤研为脂) 牛髓(一升) 羊髓(一升) 大麻仁(二升熬研为脂)
上十味。先捣五种干药为散。下枣膏麻仁。又捣相濡为一家。下二髓并酥。纳铜钵中。
重汤煎之取好。为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再。加至四十丸。忌生葱。
又疗髓实勇悍惊热。主肝热。柴胡发泄汤方。
柴胡 升麻 黄芩 细辛 枳实(炙) 栀子仁 芒硝(各三两) 泽泻(四两) 淡 竹叶(
切一升) 生地黄(切一升)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为三服。忌生菜芜荑。(并出第十 二卷中)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咽门论并伤破声嘶方二首内容:千金论曰∶夫咽门者。应五脏六腑。往还神气。阴阳通塞之道也。喉咙胞囊舌者。并津 液调 尺六 嘶。
又疗咽闭主胆腑。咽门伤破声嘶母姜酒方。
母姜汁(二升) 牛髓 酥 油(各一升别煎取热) 桂心 秦椒(各四分) 芎 独 活(
各五分) 防风(六分)
上九味。将五物合捣下筛为散。纳姜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髓酥油等搅令调。微火上三上三 下。平旦 第六卷中)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六极论一首内容:删繁论曰∶夫六极者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应于肝。雷气动于心。 (素问作 谷)气 五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筋极论一首内容:删繁论曰∶凡筋极者。主肝也。肝应筋。筋与肝合。肝有病从筋生。又曰∶以春遇病为 筋痹 虚则 其 则善 而扬 者。
九日 卵与 急。
金同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筋实极方四首内容:删繁疗筋实极则好怒。口干燥。好嗔。身躁不定。调筋止怒定气。黄 汤方。
黄 芎 白柘皮(无刺者各三两) 白术 通草 芍药(各四两) 甘草(炙) 桂 心(
各二两) 大枣(四十枚擘去核) 石膏(八两碎绵裹) 竹叶(切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桃李雀肉等。
又疗筋实极则咳。咳则两胁下缩痛。痛甚则不可动转。橘皮通气汤方。
橘皮(四两) 白术 石膏(碎绵裹各五两) 桂心 细辛 当归 茯苓(各三两) 香 豉(
一升熬别裹)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忌桃李雀肉生葱生菜酢物。(千金 同并出第八卷中)
千金疗筋实极则两脚下满而痛不得远行。脚心如割筋断折。痛不可忍。丹参煮散方。
丹参(十二分) 芎 杜仲 续断 地骨皮(各八分) 通草 当归 干地黄 麦门 冬(
去心) 禹余 姜(薄切 炒取焦燥)
上十七味捣下筛为散。以绢袋子盛散二方寸匕。以井华水二升煮。数动绢囊子。煮取一 升为一服。日再煮。忌海藻菘菜生葱芜荑。(删繁同)
又疗筋实极则手足爪甲或青或黄或黑乌黯。四肢筋急烦满。地黄煎方。
生地黄汁(三升) 生葛汁(一升澄清) 生玄参汁(一升) 大黄(二两) 栀子仁 升 麻 上一十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地黄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