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1-外台秘要-第145页

第一卷中)
深师疗中风汗出干呕。桂枝汤方。
桂心 甘草(炙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掰)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方用生姜五两。忌生葱海藻菘菜。
又桂枝汤。疗中风。身体烦疼。恶寒而自汗出。头强痛急方。
桂心(五两) 生姜(八两) 甘草(二两炙) 葛根(八两) 芍药(三两) 大枣 (十二枚掰)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日三。温覆取汁。陆伯庸用良。忌生葱海 藻菘菜。(人玉曰此仲景桂枝加葛根汤方也今云头强痛急当作项强痛急才是)
又麻黄汤。疗中风。气逆满闷短气方。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石膏(四两碎绵裹) 杏仁(五十枚去两仁及尖 皮碎)
人参(三两) 干姜(五两) 茯苓 防风(各四两) 桂心(三两) 半夏(一升洗)
上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一升。日三服。甚良。忌海藻生葱羊肉饧菘菜。
又茯苓汤。疗中风入腹。心下如刺。不得卧。或在胁下。转动无常。腹满短气。 欲 死。此病或中虚冷。或素有宿食。食饮不消。或素风气在内。今得他邪。复于五脏。故成此 病方。
茯苓(二两) 芎 干姜 芍药 白术 当归 人参(各一两) 枳实(三分炙) 甘 草(
炙一两)
上九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日三。若病剧者。可相去如人行五里顷一服。胸中 有气。可加人参二两。服一剂不瘥。不过两剂。神良。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酢。(并出第 九卷中)
千金翼中风论∶圣人以为风是百病之长。深为可忧。故避风如避矢。是以御风邪以汤药 针灸 昔 头风岂可再发。只由不灸。其本不除。所以学人不得专恃于针及汤药等。HT 病毕瘥。既 不若 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虽丰药饵。诸疗之要。在火艾为良。初得风之时。当急下火。火下 即定。此煮汤熟。已觉眼明。岂非大要。其灸法先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
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 大熟。从此以后。日别灸之。至随年壮止。凡人稍觉心神不快。即须灸此诸穴各三壮。不得 轻之。苟度朝夕。以致殒毙。诫之哉。诫之哉。
又论曰∶学人凡将欲疗病。先须灸前诸穴。莫问风与不风。皆先灸之。此之一法。医之 大术 好。仍不及三月三日者。又有卒死之人。及中风不得语者。皆急灸之。夫卒死者气入五脏。
为生平风发。强忍怕痛不灸。忽然卒死。谓是何病。所以皆必灸之。是大要也。
又论曰∶夫得风之时。则依此次第疗之。不可违越。若不依此。当失机要。性命必危。
又凡初得风。四肢不收。心神 愦。眼不识人。言不退场门。凡中风多由热起。服药当须 慎酒面羊肉生菜冷食猪鱼鸡牛马蒜。乃可瘥。得患即服此竹沥汤方。
竹沥(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讫。觉四体有异似好。以进后方。(土弱 日一云有荆沥一升)
又方 麻黄(去节) 防风(各一两半) 芎 防己 附子(炮) 人参 芍药 黄芩 桂 心甘 草(炙各一两)
(一升)
生葛汁(五合 上十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半。乃下沥汁。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五日更服一 剂。频与三剂。慎如上法。渐觉稍稍损。次进后方。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葱。
又方 竹沥(二升) 防己(一两) 麻黄(三两去节) 防风 升麻 桂心 芎 独活 羚 羊角 (各二两屑)
上九味切。以水四升。并沥。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两日进一剂。进三剂。若手足冷。
加生姜五两。白术二两。若未除。次进后方。忌生葱等如前。
又方 防风 麻黄(去节) 芍药(各一两半) 防己 桂心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三分 炮) 甘 草(炙) 白术 (一两)
石膏(二两碎 上十七味。以水八升煮减半。下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再服。有气 加橘 等。
又煮散方。
防风 独活 芍药 黄 人参 芎 白术 丹参 薯蓣 茯神 桂心 麦门冬(去 心) 山 艽 石斛 防己 两) 橘 皮(三两) 生姜(二两切) 干地黄(六两) 附子(三两炮) 远志(三两去心)
上三十三味捣筛为散。每煮以水三升。纳药三两。煮取一升。绵滤去滓。顿服之。日别 一服。觉心中烦热。以竹沥代水煮之。(千金有黄芩槟榔蒿本杜仲犀角无出茱萸薯蓣甘草麦 门冬附子)
又凡患风人多热。宜服荆沥方。
荆沥 竹沥 生姜汁(各五合)
上三味相和。温为一服。每日旦服煮散。午后当服此荆沥。常作此将息。
防风汤。主偏风。甄权处治安平公方。
防风 白术 芎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 (各一两) 薏苡仁 杏仁(去尖皮两仁 者)
人参 葛根 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