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1-外台秘要-第14页

金翼疗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饮水而吐,此为水逆,五苓散 主之方。
猪苓(三分) 泽泻(五分) 茯苓(三分) 桂心(二分) 白术(三分)
上五味捣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暖水汗出愈。忌桃李醋物生葱雀肉等。
又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 心烦,不能得安,医见心下痞以为病不尽,复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
客气上逆,故使之坚甘草泻心汤主之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干姜(二两) 半 夏(半升 洗去滑)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忌海藻菘菜猪羊肉饧。(并出第九卷中一方 有人参三两)
古今录验疗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阳且汤主之方。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 芩(二两)
上六味 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
渴者,去桂加栝蒌三两,利者,去芍药桂,加干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 茯苓四两,虚劳里急者,正阳且主之,煎得二升,纳胶饴半升,分为再服,若脉浮紧发热者 不可与也。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千金同)
又大青龙汤疗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汗不出而烦躁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如鸡子大碎绵裹) 生姜 (三两)
杏仁(四十枚去两仁及尖皮) 大枣(十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乃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一升,
浓覆取微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不可再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燥 不得眠也。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并出第二卷中张仲景伤寒论云中风见伤寒脉者可服之)
<目录>卷第二<篇名>伤寒结胸方七首内容:(一十二法)
病源结胸者,谓热毒瓦斯结聚于心胸也,此由病发于阳而早下之,热气乘虚而痞结不散也 ,按之痛,其脉寸口浮关上反自沉是也,脉大不可下,下之则死,脉浮而大,下之为逆,若 阳脉浮关上细小沉紧,而饮食如故,时小便利者,名为脏结,脏结病舌上白苔滑者为难疗,
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不苔者,不可攻之。(出第七卷中)
张仲景伤寒论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如何。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
名结胸也。问曰∶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口脉浮,关上小细 而沉紧,名脏结,舌上白苔滑者,为难治,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
不可攻也,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之)因作痞也 ,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也,下之则死。
夫结胸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蜀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令赤黑色) 芒硝(半升)
上四味捣筛二味,杏仁合芒硝研如泥和散合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甘遂末一钱匕 ,白蜜一两,水二升同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自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千金翼 同)
又太阳病脉浮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 寒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热动膈,短气烦躁,
心内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坚,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大陷胸汤方。
蜀大黄(六两) 甘遂末(一钱匕) 芒硝(一升)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一两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 ,得快利,止后服。(千金翼同)
又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坚,大陷胸汤主之方依前法。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方依前法。
又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 (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 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名为大柴胡汤。忌羊肉饧。(千金翼古今录验同)
又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本有久寒也,而反下之,若利止者必 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KT 热利也。
又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若心下满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而不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