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汁(一升) 当归 甘草(炙) 白石英(绵裹) 人参(各一两) 附子(二
分炮) 白
小豆(三十颗) 白鸡一头(男用雌,女用雄,疗如食法,一作雉)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鸡,取七升汁,去滓,纳地黄汁诸药等,煮取三升,去
滓,分服六合,日三夜二。忌芜荑、海藻、菘菜、冷水、猪肉等。(并出第二十一卷中)



<目录>卷第十

<篇名>大肠论二首

内容:《千金》论曰∶大肠腑者,主肺也,鼻柱中央以为候也。肺所以合气于大肠者,大肠为
行道传泻之腑也,号监仓掾,重二斤十二两,长一丈二尺,广六寸,脐右回叠积还反十二曲
,贮水谷一斗二升,主十二时,定血脉和利精神。又曰,肺前受病,移于大肠,肺咳不已,
则大肠受之,大肠咳则遗失便利。肺应皮,皮浓即大肠浓,皮薄即大肠薄,皮缓腹裹大者,
大肠缓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删繁》
同)
又扁鹊云∶大肠绝不疗,何以知之?泄痢无度,痢绝则死。实即肠热,热则胀满不通,
口为生疮,食下入肠,则肠实而胃虚,下胃则胃实而肠虚。所以实而不满,乍实乍虚,乍来
乍去,虚则伤寒,寒则肠中雷鸣,泄青白之痢,而发于气水,根在大肠。大肠有寒, 溏有
热,便肠垢。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状。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
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
肠也,大肠胀鸣而痛,肠寒即泄食不化。(出第十八卷中)



<目录>卷第十

<篇名>大肠热实方三首

内容:《千金》∶凡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肠满,善喘咳,面赤身热
,喉咽中如核状,名曰大肠实热也。
又疗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为生疮。生姜泄肠汤方。
生姜 橘皮 青竹茹 白术 黄芩 栀子(各三两) 桂心(一两) 生地黄(十两) 茯

上十一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生葱、芜荑、海藻、
菘菜、醋物、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八卷中)
《删繁》疗肺脉厥逆大于寸口,主大肠热咳上气,喘鸣心烦。麻黄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芍药 生姜 半夏(洗十遍) 细辛 五味子(各三两) 桂心(二
两)
石膏(八两)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黄七八沸,去沫,次下诸药,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忌羊肉、饧、生葱、生菜等。
又疗大肠热甚,胁满掌中热。淡竹叶饮,泄热气方。
淡竹叶(切三升) 橘皮(三两) 干苏叶(三两) 白术(四两) 甘草(一两炙) 葱
白(切
一升) 桂心(一两) 石膏(六两碎) 杏仁(六十枚去皮、尖,熬)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叶取一斗,去滓,澄清,取九升,下诸药,煮取三
升,绞去滓,分三服。若须利下,纳芒硝三两。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并
出第二卷中)



<目录>卷第十

<篇名>大肠虚寒方三首

内容:《千金》∶凡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
,目急善惊,泄白,名曰大肠虚寒也。
又疗大肠虚寒,痢下青白,肠中雷鸣相逐。黄连补汤方。
黄连(四两) 茯苓(四两) 芎 (三两) 醋石榴皮(四枚) 地榆(五两) 伏
龙肝(如鸡
子大一枚)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二升五合,去滓,下伏龙肝屑搅调,分三服。忌猪
肉、冷水、大醋。(出第十八卷中)
《删繁》疗大肠虚寒,欠 咳气短,少腹中痛。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七分) 桂心 五味子(各六分) 干姜 芎 甘草(炙各五分) 附子(四
分炮) 桔梗(四分) 苏子(五合熬) 蜀椒(一升) 百部汁(七合) 白蜜(一升) 干
枣(五十枚去
皮) 姜汁(一升)
上十四味,细捣为末,将姜、蜜汁和,微火上煎,取为丸如梧子。每服温酒下三十丸,
加至四十丸,日再。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出第二卷中)



<目录>卷第十

<篇名>皮虚实方二首

内容:《删繁》论曰∶夫五脏六腑者,内应骨髓,外合皮毛肤肉。若病从外生,则皮毛肤肉关
格强急,若病从内发,则骨髓疼痛。然阴阳表里,外皮内髓,其病源不可不详之也。皮虚者
寒,皮实者热,凡皮虚实之应,主于肺大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