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了, 就会熄灭。炉火点起来之后,还可以烧水,腐熟五谷。命火烧起来之后就能帮助脾 胃运化,所以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先天后天之间这个阳,其实都是一个东西,不 过是在不同的部位作用不同。此衰彼亦衰,此盛彼亦盛,它们相互之间是一个相互 依存的关系。

网友:冬天如何进补?

三七先生:冬不藏精的话,春必温病了,为什么说是温病呢?精不藏则气不能摄。 气不摄就外散,外散,阴就不足以摄阳,首先风动,然后化火,枯燥,水不能上承 。已经水少了,阴阳不在里了,这时候就成问题了。表面看上来阳多了,但实际是 阴少了,这时是要滋阴,不能随便伐阳。所以冬藏精,主要是不用。你只要不动就 行了,并不是需要摄入太多的东西。所以冬眠的动物实际上它冬天的饮食都是中断 的,它就睡觉。睡觉的同时,就是在养。所以说冬天你只要不用就可以了,冬季一 定要忌耗散。不是说怎么的非得要吃什么东西,如果要吃,吃什么呢?就吃桂附地 黄丸,这是平补。阴盛的人反而要补阳,用姜、桂、附之类的东西,来助阳气的收 藏。不然的话,阴盛格阳于外,阳气降路受阻,归不回去,反而外现假热之象,实 际上是内寒。春季阳在外扰动啊,它就应该收摄,如果它冲得太高,木火去刑金去 了,就可以用麦味。如果还没有那么高,只是水不涵木,就可以用杞菊地黄丸之类 ,甚至是六味,加点水。麦味地黄丸这个药是好药,这个药同时可以配附子理中吃 。上边是润,下边是燥。燥湿相济,同时它就成补了。

网友:阴盛格阳怎么理解?

三七先生:阴盛格阳,这是一个很形象的事。阴中要有阳,阴要是太多了,阳反而 会格于外,格于上焦。阳明这地方降不下去了,不入太阴,太阴寒湿太盛,阳浮于 上,上面表面显示像是有火,实际上是阴盛所致。如果你把这个太过的阴破了,阳 自然就下降了。如果你当成实火去治,用凉药,越用下面的寒就会越盛,这就是虚 虚实实了。本来就阳虚,使它更虚,本来阴盛,使它更盛。所以有些病,比如口腔 溃疡,青春痘什么的,表面上是火,火郁于上,其实是阴盛于下。你看《医理真传 》讲口腔溃疡和慢性咽炎什么的,都是阴盛的症。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普遍被认为 火盛的这些病实际上都是阴盛。辨脉象也能辨出来,脉象是沉紧、外格,阻力非常 大。那个气,那个脉象向下用力的时候,有一种不容易往下按的反抗的力量,实际 上是阴气在里边阻隔。

网友:慢性咽炎一定是阴虚火旺吗?

三七先生:这慢性咽炎一定是阴虚火旺吗?回答这个问题得加一个不字就可以了。 慢性咽炎不一定是阴虚火旺,可以这么说。再进一步说呢,更大的可能性是慢性咽 炎一定不是阴虚火旺。不一定是,更大的可能性是一定不是。不知道能不能听明白 这个意思,就是说阴虚火旺的可能性是极小的,阴盛格阳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这个 比例可能是按照百分之九十几和百分之几的比例。所以那种情况你用凉药永远好不 了,只能越用越重,没完没了。所以说这又是一个大方向的问题,举世错误的判断 加起来得出这么个结论――阴虚火旺。所以不要信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又变成了广 告的依据,这个慢性咽炎就得用凉药了。你要用上了你就永远不好。

网友:郑钦安先生对脉象是如何认识的?

三七先生:郑钦安先生其实对脉他不太注重,他不太讲这个脉,所以我对他讲的这 个脉象的印象也不是太深。真正看脉理,看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那里头讲得非 常的详细。脉怎么看的都有,怎么定的也都有,这么看那么看,横看竖看,左看右 看,但是大的方向不能错。左升右降,这一定错不了。你是与四象相应呢,还是与 五行相应,与六气相应,那是你自己定位置。脉呢?大纲说的都不一样,浮沉迟数 滑涩,有的又说的是别的。但是主要还是升降啊,看他那个左脉能不能升起来,右 脉能不能降下去。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六气在升降浮沉,左边是阴出阳的路,右 边是阳入阴的路,左边是木火上升,右边是金水下降。论坛上不是有个数字图吗? (见第46页)后来我不是把那个数的意思都讲了一下吗?有一圈,那个第三层,就 是脉的数。说到大小的话,这脉有个定数的就是这个四象啊。哪个位置最大,哪个 位置最小,它是有区别的。如果不合于这个数呢,就说明出了问题。就象心脉,心 脉浮而大散,与肺脉同居于浮部,居于上焦。浮而大散者为心,浮而短涩者为肺。 所以它表现一个是外散,一个是收敛。要与六气相应的话,一个是少阴君火。一个 是阳明燥金。如果它俩相反了的话,那就很成问题了。在右寸脉上见浮而大散之象 ,这就说明是金受火刑,火克金了。这个人会表现什么样呢?口渴,口燥,说话的 声音有些沙哑,发不出声,甚至最后就是发不出音来了。其他部位,也可以类推。 右寸脉大,关下也大,尺也大,这说明内热相,内热就表现出来了,阴虚,阴不足 ,金水气不足了这时候就可以用我刚才说那个麦味收敛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