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疟痢发斑<篇名>干霍乱吐法属性:暑气入腹,恶心腹痛,上吐下泻,泻如水注,此暑火暴发,升降不利,清浊不分,所泻者 皆五脏之津液,宜速止之。用五苓散,或胃苓汤,利小便清火实脏,甚者桂苓甘露饮。此证 间有夹食积者,医家认为食伤,而用下误矣。亦有谓其秽浊当去者,不知津液暴涸,元气顿 伤,当立止之为上。更有吐泻无物者,为干霍乱,令人立毙,急用炒盐汤或二陈汤探吐之,通则易救。
丹溪亦用理中汤吐,恐热,不敢载方。
\x二陈汤\x 化痰利气,干霍乱多煎服之,探吐代瓜蒂散,瓜蒂性峻而损胃,此药利痰而性平。
广陈皮(去白,一钱五分) 半夏(姜汁炒,一钱) 云茯苓(去皮,一钱二分) 甘草(三分)
上 咀,水煎服。
<目录>卷下\附∶霍乱疟痢发斑<篇名>痢疾方属性:\x芍药汤加减\x 兼治赤白痢。
白芍药(一钱) 黄连(一钱) 枳实(一钱) 白茯苓(一钱) 槟榔(七分) 当归(八分) 黄芩 (一钱) 川芎(五分) 大黄(二钱) 加滑石(二钱)
大黄,初痢二三日内用一帖,动后即去之,痢日久者不可用,水一盅半,煎至八分,和木香末三分温服,日 夜三服方效。
\x香连丸\x 方伯王嵩淮传自楚府。
木香(二两) 黄连(茱萸炒,八两) 广陈皮(二两) 槐角子(一两五钱) 地榆(一两) 枳壳(麸炒,
二两) 枳实(麸炒,一两) 槟榔(二两) 益元散(二两)
醋糊为丸,每服一钱,红痢、米汤下,白痢、姜汤滚白水送下,亦每日三服,或汤一丸二丸亦可。老弱数服后,
即当温补。
<目录>卷下\附∶霍乱疟痢发斑<篇名>疟疾方属性:\x清脾饮加减\x 青皮 浓朴 白茯苓 柴胡 半夏 黄芩(各一钱) 白术(八分) 甘草 草果仁 砂仁(各五分) 滑石 (二钱)
渴加麦门冬一钱,乌梅一个,水一盅半,煎至八分,和姜汁二匙温服,疟发过两个时辰服一帖,到疟临来前一 个时辰,再服一帖方效。二日一发者,先于空日早晚服二帖,至临发日前一个时辰,又服一帖方效。
如服前药后,尚未痊愈,即服后剂。
\x胃苓汤\x 浓朴(姜制,炒) 苍术(泔水浸,炒) 陈皮(一钱) 甘草(炙,五分) 泽泻 云茯苓 猪苓 (各八分) 白术(一钱) 官桂(三分)
上水二盅,煎至八分温服。
霖按∶干霍乱欲吐不得,欲泻不得,顷刻危亡,恐非二陈汤探吐可通,当以屋角结网之大蜘蛛一枚捣烂,
水冲服,即可痛止便通。盖暑湿伏郁之邪,贼及太阴湿土,非风木之相克则不剧,邪秽深伏,上下为之不通,
风邪肆虐,故心腹为之绞痛,蜘蛛善能定风,风平则土气得伸,而上下皆通矣。通后再议进药,若夫霍乱之治 ,虽载方书,可不具录,然既云附列主方,若不辨其寒热纲领,诚恐贻误来兹。凡霍乱吐泻,吐出澄澈而不酸 浊,泻出而不臭秽,口不渴,小溲利,此寒证。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者 是也。若吐出酸浊,泻出臭秽,溲浑口渴,此热证,即诸转反戾,水液混浊,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是也。转筋者,感风木之变,土为木克也。夫霍乱吐泻后,每多肢冷如冰,脉伏欲绝,口渴甚,以凉水与之即 止。若验其所吐酸臭,所下秽恶,小溲赤涩,此假寒真热证也。口渴喜冷冻饮料,却不多,手足逆冷,面赤戴阳,
烦热发躁,揭去衣被,若察其泻出不臭恶,吐出不酸秽者,阴盛格阳之假热真寒证也。如烦渴躁扰,口干恣饮 ,舌本不冷者,乃气液告竭之候,宜兼救阴。如吐利止而身痛不休,宜兼达表,此寒热之略也。然易之山风蛊 卦,艮上巽下,蛊者虫类也,风木之邪,克制湿上,则虫生,霍乱之重者,杀虫又不可缓也。此义仲景以后,
未有知者,近西士言之,司命者亦不可忽。
又按∶痢疟各有专书,原不须缕述,但清脾饮治少阳正疟之方,胃苓汤治太阴寒湿之疟,温瘅等疟,若误用 ,祸尚不测,况暑疟乎?此书专言伤暑,而舍暑疟不论,殊觉未备,夫微寒壮热,心烦多汗,口渴引饮,脉或虚 或濡,或洪或弦,或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者,即所谓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之暑疟也。当与《内经》、《金匮》
瘅疟治法相仿,然有微甚之不同。若因外感触发伏气,宜清凉涤暑,如滑石、青蒿、生草、连翘、茯苓、竹茹、
枳实。暑热甚者,黄芩、黄连皆可加入。外邪甚者,可加豆豉、葱、藿香、薄荷之属。若暑热内动者,宜甘寒生 津,如鲜生地、麦冬、沙参、花粉、知母、石膏、鲜石斛、梨汁、蔗浆。夹湿者,可加入芦根、通草、六一散。
热湿两重,日晡烦痞昏谵,而阴气 未见大伤者,半夏泻心,合小陷胸,去参枣,稍挟表邪,可佐以豉、薄、苏、藿、葱白等两三味是矣。若夫十二 经之疟,风寒湿及痰食疫瘴诸疟,仍当考之专书,兹不载。
<目录>卷下\附∶霍乱疟痢发斑<篇名>附方属性:\x半夏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