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绛苔黄,口干苦,小便赤。一派火热之象,气从少腹上冲于心,岂非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乎。

  化肝煎(芍、青、栀、泽、丹、陈、贝。)

  邓评:确系热厥心痛,宜与金铃子散合用,或可参清肝蠲痛饮,则较能着力也。

  孙评:景岳法之所以不善者,其立方多夹杂之故也。如名为化肝,何得用贝清肺,若用连,则名实相符矣。

  脘痛下及于脐,旁及于胁,口干心悸,便栗溺黄,脉弦而数,此郁气化火也 化肝煎合雪羹 原注;此景岳化肝煎也。必肝有实火者可用,口干、脉数,溺黄是其的证也。

  邓评:郁火脘痛,每多挟痰,故参雪羹于化肝煎内。

  中焦失治为痛,以治中汤为法,是正治也。不知中焦属土,土既虚不能升木,木即郁于土中,亦能作痛,以逍遥散佐之,更属相宜 治中汤逍遥散雪羹 诒按:此木郁土中之病,立方妥贴易施。

  邓评:为木郁而佐以逍遥散者,其脉必兼弦象可知。雪羹参入方内,似属不妥。

  瘀血腹痛,法宜消化。然为日已久,脾营暗伤,又当兼补脾阴为妥。

  归脾汤去芪术 加丹参 延胡

  诒按:此病用补,是专在痛久上着眼。

  邓评:立方如是,当必有怔忡不寐之证。

  当脐胀痛,按之则轻,得食则减,脉形细小而数,舌上之苔左黄右剥,其质深红,中虚伏热使然。

  治中汤 加川连雪羹

  诒按:此等证不多见,立方亦甚难,须看其用药的当处。

  邓评:此必连重于姜,方不有碍伏热。

  孙评;苔剥是阴已受劫,当参白芍合戊已意。

  少腹久痛未痊,手足挛急而疼,舌苔灰浊,面色不华,脉象弦急。此寒湿与痰,内壅于肝经,而外攻于经络也。现在四肢厥冷,宜以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小茴香炒 白芍肉桂炒 木通 半夏 薏仁 防风茯苓橘红

  诒按:寒湿入于肝经,病与疝气相似,治法亦同。

  邓评:此营虚挟寒邪,立方殊平妥。

  再诊:少腹之痛已止,惟手冷挛急未愈。专理上焦。

  蠲痹汤防、羌、姜黄、归,苠、草、赤芍去防 合指迷茯苓丸

  邓评;营气未复,上焦之寒痰未解,方法转换得当。

  少腹作痛,甚则呕吐,脉右弦左紧俱兼数,舌苔浊腻,口中干苦,头胀溺赤。此湿热之邪内犯肝经,挟痰浊上升所致。泄之化之,得无厥逆之虞为幸。

  旋覆花汤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金铃子散

  另乌梅丸

  诒按:旋覆、金铃以止痛,三子以除痰,更用乌梅丸以泄肝,所以面面都到也。

  邓评:此肝经气火与湿热交阻,似不如金铃子散合清肝蠲痛饮为善治。

  再诊:呕吐已减,白苔稍化,头胀身热亦缓。惟腹之作痛、便之下痢、脉之紧数,以及口中之干苦、小水之短赤,尚不肯平。肝经寒热错杂之邪,又挟食滞痰浊为患也。仍宜小心。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延胡 楂炭 赤苓 陈皮 莱菔子

  另乌梅丸

  诒按:想因下利较甚,故用药如此转换。

  邓评:此病内挟湿热,乌梅丸似可不必。

  三诊:余邪流入下焦,少腹气坠于肛门,大便泄,小便短,舌苔未净,更兼痔痛。

  四苓散合四逆散 加黄芩 黄柏 木香

  诒按:至此而内伏之湿热,从两便而外泄矣。

  邓评:前两方敛降太过,故有此余邪下陷之象。是方堪称熨贴。倘再参入防风、白芍以疏泄厥阴,似较周到。

  肝脉布于两胁,抵于少腹,同时作痛,肝病无疑。肝旺必乘脾土,土中之痰浊湿热,从而和之为患,势所必然。

  逍遥散柴、荷、苓,术、归、芍,草,加栀、丹。合化肝煎

  诒按:此治肝气胁痛,诚然合剂,案所云湿热痰浊,虽能兼顾,嫌未着力。

  邓评:香附、旋覆等尚宜增入。

  化肝煎内有栀、丹,不必再加于逍遥散下。

  气结于左,自下而盘之于上,胀而且疼,发则有形,解则无迹,甚则脉形弦数,口舌干燥,更属气有余便是火之见证,急须化肝

  化肝煎

  诒按:凡肝气上逆者,多挟术火为病,故化肝煎为要方。

  中脘属胃,两胁属肝,痛在于此,忽来忽去。肝胃之气滞显然,已历二十余年,愈发愈虚,愈虚愈痛。气分固滞,血亦因之干涩也。推气为主,逍遥散佐之。

  肉桂枳壳片姜黄 延胡 炙草逍遥散

  邓评:拟再加通络之品

  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