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诒按:肝阴既亏,肝火上升,宜再加归、芍,以滋养之;羚羊,菊,栀,以清泄之。

  邓评:层层推测,则病无遁情矣。

  柳师加味较原方切实。若脉非弦大,惟羚羊去之。

  肝藏失调,侵脾则腹痛,侮肺则干咳,病从内生,非外感客邪之比。是宜内和藏气,不当外夺卫气者也。但脉弱而数,形瘦色槁,上热下寒,根本已漓,恐难全愈。

  归身 白芍 炙草 茯苓 桂枝 饴糖

  诒按:此内补建中法,宜于腹痛,而不宜于干咳。宜加清肝保肺之味,乃为周匝。

  邓评:议病确凿。方内惟桂枝不妥。参入吴萸炒桑白皮、蜜炙陈皮,较为胜着;乌梅、桔梗,亦可参用。

  孙评:此方与叶氏并驾齐驱。清肝保肺,如石斛、麦冬,亦颇相宜。

  形盛脉充,两尺独虚,下体麻痹,火浮气急。此根本不固,枝叶虽盛,未足恃也。

  熟地 山药 沙苑 杞子 丹皮 茯苓 桑椹 牛膝

  诒按:如此脉证,似可参用肾气法以温摄之。

  邓评:能于虚实疑似之间探出真谛,胸中既能了了,笔下自无余蕴。

  真阳以肾为宅,以阴为妃,肾虚阴衰,则阳无偶而荡矣。由是上炎则头耳口鼻为病,下走则膀胱二阴受伤。白春及秋,屡用滋养清利之剂,欲以养阴,而适以伤阳,不能治下,而反以戕中。内经所谓热病未已,寒病复起者是也。鄙意拟以肾气丸,直走少阴,据其窟宅而招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道也。所虑者,病深气极,药入不能制病,而反为病所用,则有增剧耳。

  肾气丸

  诒按:立论透切,医案中仅见之作。

  邓评:要知滋清大过,每有是症。缘虚阳游行于三焦经络,非阳火亢盛、上充下斥之比。

  此案洵属可法。非阅历有得者不能道只字。

  反为病所用者,恐其杜、附助阳耳。病至深权,每有此弊。

  孙评:议论非名大家,其孰能之。

  真阳气弱,不荣于筋则阴缩,不固于里则精出,不卫于表则汗泄。此三者,每相因而见,其病在三阴之枢,非后世方法可治。古方八味丸,专服久服,当有验也。

  八味丸

  诒按:见识老到,议论明确,此为可法可传之作。

  邓评:《金匮》桂枝龙牡汤,似与此症适合,记出以资博雅。

  胃寒背冷,食入则倦,喜温恶清。以背为阳位,胃为阳土,土寒则食不运,阳伤则气不振也。治宜温养阳气。

  人参 桂枝 益智仁 厚朴 炮姜 茯苓 炙草 白术

  诒按:此温中和气,平正通达之方。

  邓评:一派虚寒,温养奚疑。

  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升齿衄。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俾土厚则火自敛。

  四君子汤加益智仁 干姜

  诒按:议病立方,均本喻氏。近时黄坤载亦有此法。

  邓评:辨真假之关键处,学者最宜留意。若属夫肾者,又须八味丸治之。干姜宜易炮姜。

  类 中 门

  类中偏左,于法为逆,犹幸病势尚轻,可以缓图取效。原方补少通多,最为合理。惟是阳脉则缓,阴脉则急,所以指节能屈不能伸,此亦病之关键处,刁;可忽也。经云:肝苦急,宜食甘以缓之。于前方中增进阴药之甘润者一二,更为完备。

  人参 茯苓 半夏 白术 炙草 桥红 麦冬 竹沥 姜汁

  诒按:此六君加麦冬、竹沥,姜汁也。

  邓评:左半属阴血,病机较深,故为逆。

  指节屈不能伸,病在厥阴肝经,是阴脉则急之义。若治痿取阳明,即阳脉则缓者矣。

  再诊:加当归

  脉虚而涩,左半手足麻痹,食不知味。此气血不能运行周体,乃类中之渐也。

  桂枝 茯苓 归身 半夏 炙草 黄芪 天麻 首乌

  诒按:滋养疏化,虚实兼到。

  邓评:此从金匮血痹例治。

  内风本皆阳气之化,然非有余也,乃二气不主交合之故。今形寒跗冷,似宜补阳为是。但景岳云:阳失阴而离者,非补阴无以摄既散之元阳。此证有升无降,舌绛牵掣,瘩不出声,足A不堪行动。当与河间肝肾气厥同例,参用丹溪虎潜法。

  熟地 萸肉 牛膝 锁阳 虎骨 龟板

  诒按:持论明通,立方筒当。

  邓评:此少阴不至则为痔厥,下虚上实之候也。堪为妄用附、桂,动辄谓引火归源者告。虎骨易苁蓉,较与舌绛无碍,

  孙评;此等句今不得而见之矣

  再诊:地黄饮子去附子,加鹿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