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与∶大剂白虎(汤)加花粉、竹叶、西洋参、元参、石斛,服之即安。至十余
帖,疟始瘳,而舌尚无苔,渴犹不止,与甘凉濡润,三十余剂始告痊。
周同甫,患疟多汗,医恐其脱,与救逆汤而势剧。孟英(诊)视之,曰∶湿疟耳。湿家多汗,无恐也。况口渴
溺赤,温补勿投,与清解药渐安。
继而乃翁秋叔病,初服温补病进,更医知为伏暑,与药数剂,热果渐退。偶延孟英诊之,尺中甚乱。因谓其侄
赤霞曰∶令叔之证,必不能起,吾不能药也,已而果然。
广孔愚司马之大公子,仲秋间患疟,寒少热多,面目甚黄,苔腻大渴,腹胀溺赤,仍能纳谷,且素嗜肥甘,不
能撙节,孟英按其脉,滑实而数。与∶承气汤加知(母)、(黄)芩、半(夏)、贝(母)、(连)翘、(黄)
连、滑石、石膏、大腹(皮)、花粉之类,(服)二十余剂而始愈,是膏粱挟暑湿热之治也。
许叔超令大母(祖母),患疟。延孟英治之,脉弦滑而数,脘闷便闭,合目汗出,口渴不饥。或虑高年欲脱。
孟英曰∶此温邪挟素有之痰所化,补药断不可服。与∶知(母) (黄)芩 (栝)蒌 杏(仁) (连)翘 贝
(母) 旋(复) (竹)茹 (黄)连 (石)斛 雪羹为方,服果渐效。
许氏妇,患间疟,寒少热多,不饥大渴,善呕无汗,脉滑而弦,孟英投白虎汤加花粉、柴胡而愈。
海盐周子,因工于画,体素弱,偶患间疟,黄某用首乌、鳖甲、姜、枣等药,病日甚。加以参、桂,狂躁妄言。
始延孟英视之,面赤舌绛,溲涩便溏,渴饮汗多,脉形细数,是暑证也。与∶元参 银花 知母 (黄)芩 (
竹)茹 贝(母) 竹叶 荷秆 莲心 西瓜衣为剂,寻愈。
吴西 患疟,寒微热甚,旬余不愈。孟英诊之,脉滑而长。疏大剂白虎汤与之。渠兄濂仲云∶沈、顾二君,
皆主是方,屡服无效。孟英索方阅之,汤虽白虎,而石膏既少且煨,兼不去米。因谓其兄曰∶汤虽同,君药已重用,
而去米,加花粉、竹茹等,其力不同科矣。濂仲大悟,服之寻愈。此可以见服药不可徒有汤头之名也。
黄鼎如令堂,年七十七岁,季秋患间疟,每发加剧,寒甚微而热必昏痉,舌不能伸。三发之后,人皆危之。孟
英视之,颧赤目垂,鼻冷,额颏微汗。苔色黄腻,舌根纯红,口渴痰多,不思粥饮。
脉至弦数,重按少神。证属伏暑挟痰,而(已)阴虚阳越。先与∶苁蓉 鳖甲 楝(实) (石)斛 (竹)茹
贝(母) 燕窝 藕(汁),二剂,而颧红颏汗皆蠲。继佐(人)参、(竹)沥、薤(白)、麦(冬)、枇杷叶、
旋复,去竹茹、苁蓉,投三帖,而昏痉不作。又去薤(白)、楝(实),加生地、花粉,服五日,而疟休。饮食渐
加,而居然告愈。方疟势披猖之际,鼎如、上水两昆仲,颇以为忧。延诸名家议治,有主人参白
虎汤者;有用犀角地黄汤者;有欲大剂温补者,有执小柴胡(汤)加减者,赖孟英力排众议,病家始有把握。与孟英
意见相合者,何君新之也。怂恿参赞,与有功焉。
韩妪,年近花甲,患三疟于仲冬,朱某主温散,并以姜枣汤恣饮。旬日后,粒米不粘,疟至大吐。黄某以
热补进,势益甚。又浃旬,孟英视之,胸中痞结如 ,苔黄苦渴,溲如热汤,脉弦滑右甚,带下如注。投小陷胸(汤)
合温胆(汤)加薤白,服后大吐胶痰,十余日,胸痞始消。改授甘凉,疟亦渐罢。递参滋阴,遂以霍然。
陈舜廷,患疟,久不愈,其体素亏,医皆束手。孟英视(之)曰∶舌绛无津,微寒溲赤,原属春温化疟,体与病
皆不是小柴胡(汤)之例,过投温散,热炽阴伤,与∶竹叶石膏汤撤热存津而愈。
庄芝阶舍人三令媳,患搐搦,间日而作。孟英诊脉,弦数。泛泛欲呕,口苦不饥,凛寒头痛,汛事愆期。溲热
如火。乃厥阴暑疟也。投以大剂∶犀(角) 羚(羊角) 元参 栀(子) 菊(花) 木通 知母 楝(实)
花粉 银花之药,数日而愈。
赵子善,患疟,畏冷不饥。孟英诊之,脉滑数,苔黄溲赤,脘闷善(喜)呕。投∶竹叶石膏汤加减,以清伏
暑而痊。
王一峰之次郎,患疟,多服姜枣温散之药,因致壮热耳聋,谵语殿屎,不寐昏狂,见人欲咬。
顾听泉从伏暑治,亦不效。延至初冬,吴爱棠嘱其求诊于孟英,按脉皆滑。即以顾(听泉所)疏犀角等药内,加(石)
菖蒲、胆星、竹沥、珍珠、牛黄为剂,吞白金丸,一服即减,旬日霍然。
继而,其令堂发热善呕,频吐粘沫,头痛如劈,口苦耳聋,神识昏瞀,脉弦而数。乃伏暑挟内风之鸱张,与∶
犀角 元参 竹茹 花粉 知(母) (连)翘 (黄)芩 (石)斛 栀(子) 菊(花) 雪羹等药,七日而瘳。
高瑞生令弟,疟久不痊,形消不食,医谓虚也。投补药而更增自汗。孟英诊之,脉弦滑,脘下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