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涩药,仍不必以涩药为君也。若大泄不禁,玉门不闭,或当暂以涩药为君,而兼用重补肝
肾之味,稍佐清火之品,亦理之所宜然,又必兼用升提之药,庶乎周到而可奏功于俄顷也。
此所论遗证,盖指多欲及肾虚一流说,其有因湿热痰等因致此者,则又不得概以肾燥施



<目录>卷八

<篇名>疟

属性:正疟疾多头痛,病退起床,似无病也。似疟疾,寒不甚,热不深,亦有寒少而热极轻者
有头痛,一日一次,不思饮食,口不知味,倦怠无力,自汗身热,身痛作胀,寒热间作而无
太过,亦有热极而汗,汗至颈或半身而还者,病退不能起床,哑哝不识,杂病多端,难以尽
述,作正疟治之不死变劳,一二三年而愈,祸仍无已。正疟疾作止有时,非若少阳伤寒往来
之无定也,小柴胡汤正治之方。无汗求有汗则止,有汗求无汗则愈。得之于冬,邪舍于肾,
藏之于心,热萦于肺,太阴也,少气烦冤,手足热而呕,脾也。先寒后热,谓之寒疟;先热
后寒,谓之温疟。二者不同,治从乎中,少阳也,渴者燥胜,不渴者湿胜。又经云∶夏伤于
暑,秋生 疟。夏暑汗不出者,秋生 疟,此夏时有伤阳气,以致少阳阳气不舒,皆少阳虚
也。四时之疟,当顺其时令,夏气上行,秋气下行。先寒后热,太阳阳明,白虎汤加桂枝。
天气上行,宜用下行,不宜泻肺,宜泻相火,头来加川芎,背来加桂枝,腰来加年膝,脚来
加木瓜、苡仁,俱用小柴胡为主,兼五苓散。食伤加青皮、草果;身体作胀无汗,人参败毒
散;有汗遍身疼痛,补中益气汤加黄 。久病补而不愈者,作虚损治之,腰足冷痛,二陈加
桂、附,一日一次,传于阴分,宜八珍二陈加柴胡数帖,待传阳易截,不然变劳。久病日日
邪热不退,莫过于益气汤加附子,或十全大补汤。腹胀泄泻,莫忘脾胃,宜加四君子汤。
太阳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 然,热止汗出难已,羌活生地汤、小
阳明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白虎汤加桂枝
少阳令人体解,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则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小柴胡汤。凡有
太阴令人不乐,好太息,多寒热,汗出,病至乃喜呕,呕出乃衰。四君子汤加陈皮、贝母。
少阴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而处,病难医。小柴胡汤加细辛。
厥阴令人腰痛,少腹痛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便数,意恐惧,气不足,腹中
悒。延胡苦楝汤,苦柏一两,苦楝二分,附子、桂心各二分,熟地一钱,饥服。
夫疟者,因外感风寒、暑湿,内伤饮食、劳役。或饥饱、色欲过度,以致脾胃不和,痰
脘,盖无痰不成疟。脾胃属土有信,去来不失其时,若移时或早或晚者,是邪无容地,将自
好也。一日一发者,受病浅易治;间日发者,或二日连发住一日者,或间二日者,皆难治。
凡疟疾初发,寒多热少者,但寒不热者,桂附二陈汤。
肉桂 丁香 陈皮 半夏 柴胡 黄芩 渴加炮姜,寒加附子。
热多寒少者,但热不寒者,白虎汤加桂枝。
甘草八分,石膏八钱,知母一钱半,桂枝四分,元米一撮,一二帖必效。如前药不能取
效,用六君子加柴胡、黄芩,血虚加当归、白芍。
疟疾俱宜分利和解,柴胡、半夏、黄芩、甘草,虚加人参,有汗加黄 ,温热太重加五
苓散利之,骨蒸加知母,服至四五帖必愈。或农夫瘴气发疟,宜常山饮吐之,倘吐而不愈,作内
伤施治。
\x常山饮\x
常山 槟榔 知母 贝母 水煎,露一宿,来晨温服。
疟有发于夜者,有一二月不愈者,用首乌五钱,青皮二钱,丁香一二钱截之。服之不愈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柴胡(表虚不用) 黄芩 归身(作泄不用) 白芍 嗳气加神曲,口鼻出血加丁香,腹痛
加炮姜,煎服。
夫疟气者,并于阳者阳胜,并于阴者阴胜,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盖疟者,是伤于暑,
热气
而并于经中之气分也;并于阴者,卫中之寒邪,下而并于经中之血分也。气为阳为热,营中之
热邪并之,两热相合故发热;血为阴为寒,卫中之寒邪并之,两寒相合故寒。曰阳胜、阴胜
,虽本经之阴阳争胜,是气有以鼓之也。
治疟之法,升其阳使不并于阴,则寒已。升其阳者,是散阳中之寒邪也,柴胡、葛根、
羌活
母、首乌之属,为泻热中之品也。盖并之则病,故分之乃愈也。
久疟是元气虚寒。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阴火下流则寒热
交作。或吐痰不食,战栗泄泻,手足厥冷,皆脾胃虚也。但补中益气汤加减自愈。
久疟无汗,用人参一两,生姜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