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从下,皆是可治之病。人见病势之缓,多忽之。治疗大法,内通脏腑,外发经络,按法施治,亦
须首尾断酒戒色,忌食发风动气、荤腥盐酱、炙爆生冷之物,消心寡欲,方得无虞也。
喻嘉言曰∶凡治厉风之法,以清营卫为主。其汗宜频发,血宜频刺,皆清营卫之捷法也。生虫由于肺热,
其清肃之令不行,故由皮毛渐及腠理肠胃、莫不有虫。消其金,则虫不驱自熄。试观金风一动,旱魃绝踪,其
理明矣。然清肺亦必先清营卫之气,盖营卫之气腐而不清,传入于肺,先害其消肃之令故也。苦药虽能泻肺
杀虫,亦能伤胃,不可久服。胃者,营卫从出之源也,久服苦寒,腐败壅郁,不可胜言矣。所以苦参丸之类,
营卫素弱谷食不充之人,不宜久服也。大枫子油最能杀虫驱风,然复过于辛热,风未除而自先坏者多矣。
其硫黄酒,服之必致脑裂之祸。又醉仙散入轻粉和末,日进三服,取其人昏昏苦醉,毒涎从齿缝中出,疠未除
而齿先落矣。盖除疠之药,服之近而少,疠必不除;服之久且多,疠虽除,药之贻害更大。惟易老驱风丸、东
坡四神丹二方,可久服。且非极意惩创之人,不可与治也。
鹤膝风,即风寒湿之痹于膝者也。如膝骨日大,上下肌肉日枯细者,且未可治其膝,先养血气,俾肌肉
渐营后,治其膝可也。此与治左右半身偏枯之症大同。夫既偏枯矣,急溉其未枯者,然后既枯者得以通气而复
营。倘不知从气引血,从血引气之法,但用麻黄、防风等散风之劫药,鲜不有全枯而速死者。故治鹤膝风而
亟攻其痹,必并其足痿不用矣。
古方治小儿鹤膝风,用六味加鹿茸、牛膝,共八味。不治其风,其意最善。小儿非必为风寒湿所痹,多
因先天所禀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而不解,从外可知其内也。故以
六味丸补肾中之水,以鹿茸补肾中之火,以牛膝引至骨节,而壮裹撷之筋,此治本不治标之良法也,举
此为例。



<目录>卷七\病能集五(杂证十门)

<篇名>面病

属性:张景岳曰∶形色者,气之质,神之华,而皆见于面。然易见者形中之色,而难辨者色中之神。
凡病患面赤气盛,必火证。
两颧鲜赤,如脂如缕,余地不赤者,阴虚。
如面红不退,邪甚病进,为难愈。
面色白,气虚。
白兼淡黄而气不足,必失血。
面白枯,血气俱败,证有痰火,尤难治。
面青兼白,阳虚阴胜。
面黄润微赤,必主湿热。
面黄兼青,木邪犯土,多不可治。
面色青苍,主疼痛。
病瘥而面色如煤,终凶。
平人面色如尘,眼下青黑,病至必重。
女人色青,必肝强脾弱,多怒少食,或经脉不调。
颧颊鲜红,有虚火。
若久病患,面转黄苍,此欲愈也。
面肿有虚实,肿为实,浮为虚。实为风火上炎,脉紧数,症寒热,或清或散或下,邪去而肿自消。
虚浮者,无痛无热。
面目浮肺,因脾肺阳虚,输化失常,或肝肾阴虚,水邪泛溢。
然浮而就上,其形虚软者,多由乎气;肿而就下,按而成窝者,多由乎水。实而调之泄之,气虚补之,水虚
化之。然水
气有相因之治,不可执也。眼下如卧蚕者,亦水病。气浮亦有虚实∶虚者多因乎脾,或劳倦色欲,或泻痢中
寒所致,脉必微弱,气必虚馁;实者多因乎胃,或木火炽盛,或纵酒纵食,脉必滑数,症必多热。



<目录>卷七\病能集五(杂证十门)

<篇名>目证

属性:赵养癸曰∶经曰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肾藏精,故治目者以肾为主。目虽肝之窍,子母
相生,肾肝同一治也。华元化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晦西北也。有神膏、神水、
神光、真气、真血、真精,此滋目之源液山。神膏者,目内包涵膏液,此膏由胆中渗润精汁而成者,能涵养
瞳神,衰则有损。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先天真一元气所化,目上润泽之水是也。水衰则有火胜燥暴之患,水
竭则有目轮大小之疾,耗涩则有昏眇之危。亏多益少,是以世无全精之目。神光者,原于命门,通于胆,发
于心,火之用事也。火衰则有昏瞑之患,火炎则有焚燥之殃。虽有两心,而无正轮。心,君主也,通于大 ,
故大 赤者,实火也;命门为小心,小心,相火也,代君行令,通于小 ,故小 赤者,虚火也。若君主拱
默,则相火自然清宁矣。真血者,即肝中升运滋目注络之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间易行之血,即天一所生之水,
故谓之真也。真气者,即目之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乃先天真一发生之元阳也。真精者,乃先天元气所化精汁
,起于肾,施于胆,而后及瞳神也。乃此数者,一有损目则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