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9-古今医鉴-第95页

许,不拘时送下。
\x心红散\x(徐蓟川传) 治心痛气痛,及治孕妇心疼。
银朱 鸡粪(炒焦干,为末)
上二味,各等分,和一处。每服一钱,熟黄酒调服,即出冷汗立止。
治一切心腹胸腰背疼痛和锥刺(秘方)
花椒为细末,醋和为饼,贴痛处,上用艾捣烂铺上,发火烧艾,痛即止。
\x加味枳术丸\x 治清痰,酒积、食积、茶积、肉积,在胃脘当心而痛,
及痞满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呕吐脾痰等证,其效如神。
白术(三两) 枳实(面炒黄色) 苍术(米泔浸三宿,焙) 猪苓(去黑皮) 川芎 麦面(炒黄色) 神曲(炒微色) 半夏(汤泡透,各一两) 泽泻(去毛) 赤茯苓 (去皮) 黄连(陈壁土炒) 白螺蛳壳(炮,各七钱) 缩砂仁 草豆蔻 黄芩(陈壁 土炒) 青皮(去白) 莱菔子(炒) 干生姜(各五钱) 陈皮 栝蒌子 香附子 (童便炒) 浓朴(姜汁制炒) 槟榔(各三钱) 木香(二钱) 甘草(二钱)
吞酸,加吴茱萸汤泡,寒月五钱,热月二钱五分;久病挟虚,
加人参、白扁豆、石肉各五钱。时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一两,牡蛎五钱。
上为细末,用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为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七十丸,多至一百丸,清米饮送下。
<目录>卷之十<篇名>腹痛属性:\x脉\x 心腹痛不得息,脉细小迟者,生;脉大而急者,死。腹痛,脉反浮大而长者,死。脐下忽 大痛,人中黑者,皆死。尺脉弦则腹痛。
\x病\x 凡腹痛,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湿痰,有虚有实。若绵绵痛而无增减者,是寒也;时痛时止者,
热也;每痛有处不行移者,死血也;痛甚欲大便,利后痛减者,食积也;痛而小便不利者,湿痰也。
经云∶腹满按之不痛为虚,按之痛者为实。
凡腹中痛甚,饮凉水一盏,其痛稍可者,属热痛,当用凉药清之;清之不已,而或绕脐硬痛,大便闭 实烦渴,用凉药下之,利气丸之类。若饮水愈加作痛,属寒痛,用温药和之;和之不已,而或 四肢厥冷,腹痛呕吐泻痢,急服热药救之,附子理中汤之类,须详脉力有无。
腹痛,气用气药,如木香,槟榔、香附、枳壳之类;血用血药,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
如腹中常觉有热,而暴痛暴止者,此为积热,宜调胃承气汤下之。
如腹痛全不思饮食,其人本体素弱,而复冷痛者,以人参养胃汤加肉桂、木香、吴茱萸,或理中汤 加良姜、吴茱萸。
如饮食过伤而腹痛者,宜利气丸下之,并食郁气滞作痛。
凡人腹痛,至于腹中有块起,急以手按之便不见,五更心嘈,牙关矫硬,恶心而清水出,及梦 中啮齿者,此谓之虫痛,宜服化虫丸加使君子。
\x方\x \x开郁导气汤\x(西园公制)〔批〕(按此方治腹痛有热者,并一切腹痛之总司也) 治诸 般肚腹疼痛,一服立止。
苍术(米泔浸制,一钱) 陈皮(五分) 香附(童便浸炒,一钱) 白芷(一钱) 川芎(一钱)
茯苓(一钱) 干姜(炒,五分) 滑石(一钱) 山栀子(炒,一钱) 神曲(炒,一钱) 甘草(少许)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x行气香苏饮\x〔批〕(按此方治腹痛有寒者) 治因气恼,或感寒,或伤食,一切肚腹疼痛。方见伤食。
\x四合饮\x(云林制)〔批〕(按此方治痰积而气滞,而腹痛者)
陈皮 半夏 茯苓 紫苏 浓朴 香附 枳壳 郁金 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x消瘀饮\x(秘方)〔批〕(按此方治瘀血而腹痛者)
当归 芍药 生地黄 桃仁 红花 苏木 大黄(三钱) 芒硝(三钱) 甘草 上锉一剂,水一钟半,煎至八分,入大黄煎,再入芒硝,温服。
肚腹疼痛如锥剜不可忍者,用白芍、黄连、甘草各三钱,金华酒一钟,水一钟,煎服。
<目录>卷之十<篇名>腰痛属性:\x脉\x 腰痛之脉,皆沉弦。沉弦而紧者,为寒;沉弦而浮者,为风;沉弦而濡细者,为湿;沉弦 而涩者,为闪挫。涩者恶血,大者肾虚,滑者、浮者是痰也。
\x病\x 夫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腰必痛矣。腰 痛有五,所感不同∶一曰阳气不足,少阴肾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湿着腰而痛;三曰 肾虚,劳役伤肾而痛;四曰坠堕险地,伤腰而痛;五曰寝卧湿地而痛。又有三因而分之,盖太阳、少阴多 中寒,少阳、厥阴多中风,阳明、太阴多中湿,此六经腰痛者,为外因也;若失志伤肾,郁怒伤肝,忧思 伤脾,若此腰痛,为内因也;坠堕险地,伤腰而痛,为不内不外。当以五种三因而推之。不过从其所由,汗 下补泻之法以疗之,风则散之,寒则温之,湿则燥之,热则清之,气则顺之,血则和之,此治之法也。
\x治\x 因寒而痛,见热则减,遇寒愈增,宜五积散,每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