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聪耳汤\x(云林制) 治耳重听。
当归(酒洗,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 川芎(一钱) 生地黄(酒洗,一钱) 知 母(酒洗,一钱) 陈皮(一钱) 乌药(一钱) 白芷(一钱) 防风(酒洗,一钱) 羌活(酒 洗,一钱) 独活(酒洗,一钱) 细辛(七分) 薄荷(一钱) 蔓荆子(一钱) 本(酒洗,
一钱) 黄柏(酒炒,一钱)
上作一剂,水煎,食后服,用药后,头低睡一时。
\x独胜丸\x 专治耳鸣、耳聋。
黄柏(八两,人乳拌匀,酒浸晒干,再用盐水炒褐色,去皮)
上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下。
\x熏耳神方\x(习南泉传) 专治气聋,不论远年近日者神效,实聋难治。
蕲艾(一两,为粗末,后用) 磁石(七钱,烧过) 当门子(即麝香,三粒) 珍珠 (七颗,用铁筒套在铁锅底上 过)
上三味,研为细末,合一处令匀,却将白绵纸一张铺热铁器上,用黄蜡五钱搽纸上,分作数片,纸 上摊艾,艾上掺药,卷作筒子,点火吹灭,侧耳熏之。重者三四根即通,力能隔耳透咽,既通 且用艾塞,不可见风。
\x透铁关法\x(贾兰峰传)〔批〕(按此方治耳聋之剂) 治耳聋。
用好活磁石二块,锉如枣大头尖,搽麝香少许于磁石尖上,塞两耳孔,口中噙生铁一块,候一时两耳 气透,飒飒有声为度,勤用三五次即愈。
<目录>卷之九<篇名>鼻病属性:\x脉\x 左寸脉浮缓为伤风鼻塞,鼻流清涕;右寸脉浮洪而数,为鼻衄、鼻 。
\x病\x 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表解通利辛 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多有火邪,郁甚则喜多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
\x治\x 治法清金降火为主,而佐以通利之剂。若如常鼻塞不闻香臭者,再审其平素,只作肺热治之,清肺火,
泻火消痰,或丸药噙化,或末药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又平素原无鼻塞之病,一时偶 感风寒,而致鼻塞声重,或流清涕者,只作风寒治之。
\x方\x \x丽泽通气汤\x 治鼻不闻香臭。
黄 (一分) 苍术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各六分) 炙甘 草(四分) 白芷 川芎(各二分) 麻黄(不去节,冬月加)
上锉作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根,水煎,食远温服。忌冷物,风寒凉处坐卧。
\x通窍汤\x〔批〕(按此方治不闻香臭之剂) 治感风寒,鼻塞声重流涕。
防风 羌活 本 升麻 干葛 川芎 苍术(各一钱) 麻黄 白芷(五分) 川椒 细辛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葱白一根,水煎热服。
\x苍耳散\x 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是胆移热于脑也。
辛夷仁(五钱) 苍耳子(一钱半,炒) 白芷(一两) 薄荷叶(一钱)
上为末,葱、茶调下二钱。
\x黄连通圣散\x 治脑漏,胆移热于脑,则辛额鼻渊,即防风通圣 散加黄连、薄荷,水煎热服。
\x天竺黄丸\x(秘方) 治鼻渊。
当归 川芎 白芷 人参 茯苓 麦门冬 防风 荆芥 薄荷 苍耳子 香附子 蔓荆子 秦艽 甘草(各二两) 天竺黄(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
〔批〕(按此方治鼻渊之剂) 治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者脑下时痛,俗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
用丝瓜藤近根三尺许,烧存性,为末,酒调服。
\x洗肺散\x 治鼻中生疮。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黄芩(二钱) 半夏(二钱) 杏仁 (去皮,一钱) 五味子(一钱半)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食后服。
\x清肺饮子\x(秘方) 治鼻红肺风。
山茶花(一两) 黄芩(二两) 胡麻仁(二两) 山栀子(二两) 连翘(一两) 薄 荷(三两) 荆芥(一两) 芍药(一两) 防风(一两) 葛花(二两) 苦参(二两) 甘草(二两)
上为末,茶清调服三钱,后用搽药。
\x搽鼻去红方\x(秘方) 治鼻红肺风。
白矾(一钱) 杏仁(四十九个) 水银(一钱) 轻粉(七分) 白杨(七个) 大枫子 (四十九个) 京墨(一钱) 五味子(四十九个) 核桃(七个)
上共为末,鸡子清调搽患处。
治鼻中肉赘,臭不可近,痛不可摇,以白矾末加 砂少许,吹其上,顷之化水而消,与胜湿汤、泻白 散二帖,此浓味拥湿热蒸于肺门,如雨霁之地突生芝兰也。
\x参归丸\x 治酒渣鼻,乃血热入肺。
苦参(净末,四两) 当归(净末,二两)
上用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后热茶下。
<目录>卷之九<篇名>口舌属性:\x病\x 《内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