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一两,散火) 白芷(五钱,引诸药入大肠)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加至七八十丸,空心米汤下,或酒任下。
\x秘方\x 治痔漏。
用蜜半盏,炼成丝,用雄胆一分,入蜜内再炼,入水成珠不散,将猪综绵裹拈,成拈,将蜜搽在拈上,
乃用真冰片、熊胆各半分,研细搽在拈上,插入漏眼内底,至尽头则止。如眼多,医好一个,不可一起上拈。如 外皮肉溃烂,用黄蜡、黄丹、麻油煎膏,贴疮上,缚紧一七见效。如外肉效迟,恐疮久受风湿,用五倍子,花 椒煎水洗,每一眼用拈三根,至夜换。
治痔疮方(周双桥传)
用鳖鱼一个,放在坛内,入麝香一二分于内,烧滚水倾入坛内,泡鳖,令患人将大便坐于坛口上,
热气熏蒸良久,将水洗痔,
不记遍数,却将鳖头烧灰掺上,再将鳖肉作羹食之,神效。
治痔疮方 刺 皮 雄黄 北艾 上为末,每作核桃大炷子,用竹筒如小酒杯一杯大,长尺余,
一头留节,钻一窍装入于内,烧烟令窍透疮口熏之,久则痒不可当,稍歇再熏。
洗痔漏(陈教谕传)
花椒 艾叶 葱头 五倍子 皮硝 马齿菜 茄根 上为散,水煎,先熏后洗,当时痛止,指日可愈。
\x追风补肾十漏十金丹\x 治漏,庚申甲子成除日合。
当归(二两) 人参(一两) 生地(一两) 熟地(二两) 麦门冬(二两) 破故纸 (二两) 小茴(一两) 大茴(三两) 肉苁蓉(二两) 山药(二两) 白茯苓(二两) 鹿茸 (一两) 大附子(一个) 川乌(一两) 丁香(五钱) 木香(一两) 青木香(一两) 砂 仁(一两) 浓朴(一两) 青皮(一两) 陈皮(一两) 枳壳(二两) 枳实(三两) 香附 (四两) 乌药(一两) 白芷(二两) 肉豆蔻(一两) 天麻(一两) 杏仁(二两) 松节 (四两) 砂(五钱) 乳香(一两) 没药(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空心酒化下。
按∶治痔之法,不过凉血清热而已,至于治漏,初则宜凉血燥湿,久则宜涩窍杀虫,而兼乎温散也。或曰 痔漏属火,何故而用温涩之药?殊不知痔止出血,始终是热;漏流脓水,始是湿热,终是 湿寒。此方虽温散,又兼补养。故丹溪云∶漏当大补气血为主,有所自矣。
<目录>卷之八<篇名>悬痈属性:\x治\x 治悬痈,此疮生谷道、外肾之间,初发甚痒,状如松子,四十日赤肿如桃,治迟则破,而大小便皆从 此出,不可治矣。
\x方\x \x国老汤\x 治悬痈 用横纹大甘草一两,截长三寸许,取出山涧东流水一碗,不用井水、河水,以甘草蘸水,文武火慢炙,
不可急性,须用三时久,水尽为度,劈视草中润透,却以无灰酒二碗,煮至一碗,温服,一 日一服,半月消尽为度。
\x将军散\x 大黄(煨) 贝母 白芷 甘草节 上为末,酒调空心服。虚弱。加当归一半。
<目录>卷之八<篇名>肠属性:\x脉\x 便血则芤,数则赤黄,实脉癃闭,热在膀胱。
\x病\x 夫肠 者,大便下血也。又谓肠风、脏毒是也。皆由饱食炙爆生冷酒色,并伤坐卧当风,荣卫气虚,风 斜冷气进袭脏腑,因热乘之,血渗肠间,肠风斜气入脏。脏毒是脏中积毒,风则散之,热则 清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停滞则疏涤之。
\x治\x 肠风下血,必在粪前,是名近血。色清而鲜,其脉必浮,宜败毒散主之。脏毒下血,必在粪后,是名 远血。色黯而浊,其脉必沉滞,香连丸主之。脏寒下血无痛,脉沉微。经云∶阳虚阴必走,宜以姜、桂之类,
温则血归经也。积热下血,纯下鲜血,甚则兼痛,脉洪数,宜三黄丸主之,或败毒散加黄连。肠风者,邪气 外入,随感随见,所以其色清也;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所以其色浊。治肠风,以散风行湿药;治 脏毒,以清湿凉血药。又要看其虚实、新久之不同,新者、实者宜降之,泻之;虚者、久者宜 升之,补之。故治法有所异也。
\x方\x \x枳壳散\x 治大便下血。
枳壳(二两,炒) 黄连(一两) 槐花(五钱,炒) 地榆(五钱) 白芍(一两) 甘草(二钱半)
上锉五剂,水煎,空心服。
一方加当归、生地黄、防风(各五钱)
\x海上方\x 治肠风下血,痔漏,脱肛。
丝瓜根经霜一二次,收采洗净,夜露十余宿,悬当风处阴干,
每服三五钱,锉散,水煎热,去渣,滴香油如钱大,空心温服。忌鸡、烧酒,一日一服,即放。
\x干柿散\x 治肠风、脏毒、肠 神效。
干柿不拘多少,焙干,烧存性。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x槐黄丸\x(周后峰传) 治肠风、脏毒、便血、痔漏,神效。
黄连(四两,酒炒) 槐花(四两,炒)
上为末,入猪大肠头长一尺,内扎住,用韭菜二斤,水同煮 烂,去菜用肠药,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