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9-古今医鉴-第159页

治中信毒,若于饮食中得者,易治;酒中得者,难 治。若在胸腹作楚可吐,急用胆矾研水灌之,即吐;若在腹中可下,后服此。
黄丹 水粉 青黛 焰硝 绿豆粉 上为末,以小蓝 水调下。腹痛,倍黄丹、绿豆粉,井花水调下。
\x秘方\x \r图\ps30a24.bmp\r 用苗竹成竿,而未有叶者,截筒留两头节,去竹青,置厕中,经月不取,遇有中信者,旋 取一个净洗,取筒内红汁服之,即解。
\x秘方\x 青黛五两,绿豆一升,去壳为粗末,用苗竹筒一个,两头留节,去竹皮,就节上取一孔,
入药内,仍以竹钉塞孔,于端午日置厕中,浸至次年端午日取出,洗令净,悬屋脊上,风吹 日晒,须尽一月余,内中自干,劈破取出再晒,研末,以小蓝自然汁,调作丸弹子大。每遇信 毒,以井花水磨一丸,作一服,灌之立解。仍以乌梅枚研水二合,以井水解饮,良久泻下,
即愈。又法∶卒急无药,只用真香油灌之,立解。又法∶取稻秆烧灰,新汲水淋汁,滤 过冷服一碗,毒随利下。又方∶治信毒,用腊月猪胆收起,遇人中毒,割开一个,入水化开,服之立解。
<目录>卷之十六<篇名>诸骨鲠属性:\x方\x \x打诸骨鲠神符\x \x咒水\x 此碗化为东洋大海,咽喉化为万丈龙潭,九龙归洞,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吸东方生气 三口,吹入碗中。每行此法,正面朝东,用净水大半碗,放桌上,左手执拳在胸前,右手执剑诀于碗上,
书前符号。假如鱼 骨鲠,就书上“HT ”字,除“HT 、HT ”二符勿书,再书下八符,余皆仿此。
\x咒水治诸鲠法\x(李中原传)
以净器盛新汲水一盏,捧之,面东默念云∶谨请太上东流顺水,急急如南方火帝律令敕,一气念七遍,即 吹一口气,入水中,如此七次,以水与患人饮,立下。或用咒水,可以食针,并竹刺。
\x神仙钓骨丹\x(徐通府传) 其骨自随药带下,或出如神。
朱砂(一钱) 丁香(一钱) 血蝎(五钱) 磁石(五钱) 龙骨(五钱)
上共为末,黄蜡三钱为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香油煎,好醋吞下。如要吐,用矮荷煎,好醋吃,
后用浓茶任服,如无矮荷,用桐油代之。矮荷即红内销,其叶似荷树叶,其条细,其树矮短。
一方 治诸骨鲠。
用人指甲,烧存性,吹入喉中,立效。一方用硼砂一块噙之,骨自下。一方用金凤花子,嚼烂噙下。无 子,用根亦可。一方用韭白三根,捣烂拈为丸,如骨子大,用绵缠裹线,茶咽下,更哽 处手牵线,吐出原骨效。一方用橄榄食下,即化。如无橄榄肉,用核烧灰,水调亦化。
一方 治误吞铜铁,或金银等物,不能化者,砂仁浓煎汤服之,其物自下。
误吞田螺,鲠喉不下,死在须臾(归石塘传)
用鸭一双,以水灌入口中,少顷,将鸭倒悬,令吐出涎水,与患人服之,其螺即化。
<目录>卷之十六<篇名>救荒属性:\x方\x \x养元辟壳丹\x(京传) 安五脏,消百病,和脾胃,补虚损,固元气,
实精髓,助脾健胃,瘦者令肥,老者健,常服极妙。
黄犍牛肉十五斤,去筋膜,切作棋子大片,用河水洗数遍,令 血水净,再用河水浸一宿,次日再洗二三遍,清水为度。用无灰好 酒煮一夜,桑柴文武火,用砂罐煮,取出焙干,黄色者佳,黑焦不用,每牛绞肉一斤,加入后药二斤∶ 山药(八两,用葱盐炒山药,黄色,去葱盐不用) 莲肉(八两,去心皮) 白茯苓 (去皮,筋膜,为末,水飞过,八两) 荚实肉(取粉,八两) 白术(八两,油者不用炒)
薏苡仁(八两,炒) 白扁豆(八两,去壳,姜汁炒) 人参(去芦,四两) 小茴香(炒,
四两) 干姜(炒,二两) 砂仁(炒,二两) 青盐(四两) 川椒(去目,炒,二两) 甘 草(炙,四两) 乌梅肉(二两,熬浓汁半碗) 粳米(洗净,炒黄,六斤)
上为细末,与米粉、牛绞肉和匀,用小红枣五斤,醇酒五斤,煮枣极烂,去皮核,捣膏,加炼蜜二斤半,
共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次二丸,不拘冷热茶汤嚼下,一日服二三次,永不饥。按是方实王道之妙用,平时预 合,荒乱之时,可以避难济饥。虽一两月不食,不损胃道,不伤元气,久服成陆池之仙。宝 之宝之。如渴,或用冷水。
\x长生不老丹\x(京传)
白茯苓去皮定粉,黄丹、白松脂、白沙蜜、黄蜡各二两,朱砂三钱,金箔二十片,水银三钱,先将蜜蜡、
松脂于瓷碗内,溶为汁,倾药在内。以木匙 匀,候温就火丸如指头大,用水银为衣。有死水银法∶先洗 手净,用水银三两,默在手心,内以指头研如泥,见手心青色,将药三五丸搓揉,后以金箔约量,摊碗内,以 药丸在内摇动,使金箔都在药上,密器收贮。服时用乳香末五分,水三盏,煎汤温送下,不嚼破。服后第三 日觉饥,以面和白茯苓末,烙成煎饼,食半以后,药在丹田,永不饥渴。久则交过五脏,阴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