痫名有五\x
《三因方》云∶古方有五痫,谓各循五脏之所发也。又谓发时其状有五,如牛马猪羊鸡声
是也。其证备载于大人科,但小儿之痫多是三痫,三痫之中而食痫居多也。



<目录>卷之八十八\幼幼汇集(上)

<篇名>痫证候第二十二

属性:杨氏曰∶痫证为小儿之恶候也。小儿血脉不壮,骨气未盛,为风邪所伤,为惊骇所触,
为乳哺失节,停滞结癖经络而得之。大抵治法当别阴阳为要。大概血滞心窍,邪气在心,痰积
遏经成痫,故宜顺气豁痰为良法也。凡小儿发痫,其候神气拂郁,瞪眼直视,面目牵引,口禁
涎流,腹胀,手足抽掣,似死似生。或声或哑,或项背反张,或腰脊强直,但四肢柔弱,时发
而时醒者,醒后当以平和气血,汤药调下苏合丸。未作之先,宜服五痫丸。发痫时,耳后高骨
间必有青纹见之,以针挑破血出啼叫,庶气血疏通而痫不作。十岁以下,皆可灸,以除其根,
十岁以上,可吐以断其源也。



<目录>卷之八十八\幼幼汇集(上)

<篇名>痫证候第二十二

属性:\x安神散\x 治小儿截痫,安心神。
人参 茯苓 菖蒲 白藓皮 远志(各五钱) 石膏(二钱半) 犀角(锉) 甘草(炙。各一钱)
上咀,加麦门冬一撮煎服。
\x牛黄膏\x 治小儿风痫迷闷,抽搐潮涎。
胆南星 全蝎(去毒炒) 蝉蜕(去足。各二钱) 僵蚕(去嘴炒) 白附子 防风 天麻(煨。各一钱)
上为细末,蒸枣肉研膏丸,如小豆大,用荆芥淡姜汤调服。
\x太乙散\x 治小儿胎痫正发,未分瘥后。
天浆子(炒) 全蝎梢(各二十一个) 防风 麝香(一字) 天麻 辰砂(飞。各五钱)
上为细末,用乳汁调化,不时服。
(钱氏)\x五痫丸\x镇一切痫。
朱砂(半两) 水银(一钱) 铅(二两) 雄黄(一两) 珍珠(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麻子大。每服一丸,金银煎汤下。
\x南星散\x 治痫后喑不能言。
天南星(湿纸裹煨)
上为末,每服一字,猪胆汁调下。
\x利惊丸\x 治食痫热痫者宜下之。(方见惊门。)
\x瓜蒂散\x 治小儿十岁以上可用吐法。(方见大人痰门。)



<目录>卷之八十八\幼幼汇集(上)

<篇名>痫证候第二十二

属性:神庭(一穴入发际五分。)
百会(一穴在顶心。)
囟会(一穴在上星后一寸。)
长强(一穴在尾 端。)
上随意会相宜,灸炷如麦大,灸三壮即愈。



<目录>卷之八十八\幼幼汇集(上)

<篇名>伤寒候第二十三

属性:《类萃》云∶小儿伤寒与大人无异,所以异者,兼有夹食而已,其或有二证,某证
某方皆无越张、朱格例,特不过大小之分,剂中病则止。按仲景《伤寒论》云∶春气温和,夏
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四时正气之序也。惟冬时严寒,去寒就温,不致于伤。
偶然触冒,名为伤耳。若冬冒寒,伏藏于肌肤,而未即病,至春而发者,为之温病,至夏而
发者,为之热病。至此则冬伏寒随春夏之气改变,为病既久之后,不得复言其寒也。故曰∶
温病不恶寒者,其理可见矣。如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
非其时而有其气,此四时乖戾之气也。偶即中伤,谓之时气,又与伤寒不同。若小儿在襁
褓中,或长成而禀赋怯弱,多因乳母解脱衣服不避风寒所致也。然小儿患此,口不能言其致病
之由,脉不能诊其必然之理,但只烦啼发热而已,故不可不尽心焉。初得之时,婴幼则以虎
口三关脉纹红色验之。长而童稚,则以一指按其三部,据左手脉之紧盛而断之,其喘急憎寒
心气热,呵欠顿闷项急者,是也。其恶寒恶风必畏入藏身,引衣密隐,是为表证。恶热内实
者,必出头露面,扬手踯足,烦渴燥粪,掀衣气粗,是为里证。至若头额冷汗,手足凉,口冷
气,面色黑暗淡,大便泻青,此为阴证,视其小便或赤或白,可以知里热之有无,或清或浊,
可以知里之轻重。举是观之,则汗下清温之法可类推矣。



<目录>卷之八十八\幼幼汇集(上)

<篇名>伤寒候第二十三

属性:《难经》曰∶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伤寒论》云∶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浮涩而紧为伤寒。脉沉微而热不退者危。



<目录>卷之八十八\幼幼汇集(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