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婴儿风,伤人也在筋。北方来,名大刚风,伤人也在骨。此寒气之肿,八风
之变,而为痈肿筋挛骨痛。)
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肾伤于寒,转于脾,脾主肉,分肉之间,卫气行处,肾寒
移脾,则分肉寒而卫气碍,故坚结为痈肿,肉结血伤而气少。此言痈肿,因寒传脾
而生也。)
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脾主肉,肝主筋,肉温则筋舒。今脾传寒于肝,故肉寒,则
卫气结聚为痈肿。筋寒则急,为筋挛,皆寒传肝也。)
肝满、肺满、肾满,皆实,则为肝肺肾痈。(满实,脉气满实也,以脏气邪盛,故脉
气如是。此言肝、肺、肾痈,因脏气邪盛而生,当察脉治。)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篇名>外科引

属性:五脏菀熟,痈发六腑。(菀,积也;熟,热也。五脏积热,六腑受之,阳热相搏,热
之所过则为痈也。此言五脏积热,六腑受生。)
六腑不和,留给为痈。(六腑属阳而主气,肌肉上为阳脉,邪气游于六腑,则肌肉上
之脉不和,邪气停留肌肤,结聚而为痈肿矣。)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篇名>外科引

属性:中府隐隐痛者,肺疽。其上肉微起者,肺痈。
巨阙隐隐痛者,心疽。其上肉微起者,心痈。
期门隐隐痛者,肝疽。其上肉微起者,肝痈。
章门隐隐痛者,脾疽。其上肉微起者,脾痈。
京门隐隐痛者,肾疽。其上肉微起者,肾痈。
中脘隐隐痛者,胃疽。其上肉微起者,胃痈。
天枢隐隐痛,大肠疽。其上肉微起,大肠痈。
丹田隐隐痛,三焦疽。其上肉微起,三焦痈。
关元隐隐痛,小肠疽。其上肉微起,小肠痈。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篇名>外科引

属性:今富贵之人,饮食肥甘,日久太过,其气味俱浓之物,乃阴中之物,不能走空窍,先
行阳道,反行阴道,
逆于肉理,则湿气大胜,子(土)能令母(火)实,火乃大旺。热湿既盛,必来克肾,
若杂以不顺,必损其真水肾。肾既受邪,积久水泛,水泛则从湿热之化而上行,其疮多
出背、出脑,此为大疔之最重也。若毒瓦斯行于肺或脾胃之部分,毒之次也。若出于他经,
又其次也。湿热之毒所止处,无不溃烂,故经曰∶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
虚。如持虚器以授物,物无不受,故治大疔之法,必当泻其荣气。以标本言之,先受病
为本,非苦寒之剂为主为君,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篇名>外科引

属性:痈疽因阴阳相滞而生。盖气,阳也;血,阴也。血行脉内,气行脉外,相并周流。寒与
湿搏之,则凝泣行迟为不及,热与火搏之,则沸腾行速为太过。气得邪而郁,则津液稠粘,
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此阴滞于阳也。血得邪而郁,隧道阻隔,或溢或
结,积久,渗出脉外,气为之乱,此阳滞于阴也。病皆由此,不特痈疽。阳滞于阴,谓阳盛
而滞其阴,脉则浮洪弦数。滞于阳,谓阴弱而滞其阳,脉则沉弱细涩。阳滞以寒治之,阴滞
以热治之。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篇名>外科引

属性:经曰∶汗之则疮已。此治痈疽之大法也。又曰∶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凡
疮疡,皆因营卫郁结于经络,而遂成痈肿溃烂。大抵始初宜用发散疏通,如活命散、夺命丹
之属,汗之,以疏泄营卫之邪毒,即大势自衰,然后细分治理,清凉解利,和气行血,必
不至于危殆而不可救也。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篇名>外科引

属性:洁古云∶疮疡者,火之属,须分内外以治其本。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其源在
里,发于表也;受如
持虚,言内结而发诸外,皆是从虚而出也。假如太阳经虚,从鬓而出,阳明经虚,从髭而
出,督脉经虚,从脑而出。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其源在外,盛则内
行也。若脉沉实,当先疏通以绝其源,若脉浮大,当先托里以防邪气侵内。又有内外
之中者,邪气至盛,遏绝经络,故发痈肿。经曰∶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是也,
此因失托里,及失疏通,及失和荣卫而然也。治疮大要,须明托里、疏通、行荣卫
三法。托里者,治其外之内也。疏通者,治其内之外也。行荣卫者,治其中也。内之
外者,其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 赤,痛深在内,邪气沉于里也,故先疏通以绝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