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治脾元气弱发渴,痛不可忍,用茱萸一两、桃仁一两和炒,令茱萸焦黑后去茱,
取桃仁去皮尖研细,
葱白三十茎煨热,以酒浸温分三服。
\x《千金方》∶\x治心脾痛,用高良姜,咀,微炒捣为末,米饮调下一钱,效。
\x《圣惠方》∶\x治因食冰水过多,或饮冷浆积于胃,以致脾痛者。胡椒二十五粒,浆水浸一宿,
取出用盐汤下,其病则脱,永不再发也。



<目录>卷之五十六\脾痛候

<篇名>药方

属性:腹胀脾疼怎抵当,椒姜之外有丁香。三般等分罗为末,调入白盐与白汤。
水磨乌药治脾疼,每服须教一盏浓。一片陈皮一苏叶,再煎温服有神功。
心与脾疼有妙方,良姜切碎等槟榔。两般同炒研为末,米饮同调服亦良。



<目录>卷之五十六

<篇名>胃脘痛

属性:(俗呼心痛,与心痛门参看。)



<目录>卷之五十六\胃脘痛

<篇名>病机论

属性:《内经》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痛,膈噎不通,饮食不下。盖木
气被郁,发则太过,
故民病有土败木贼之候也。夫胃为脾之腑,阳先于阴,故脏未病而腑先病也。甚而致于胁下
如刀 之痛,已连及于脏矣,古方名为脾痛者是也。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故经
所谓胃脘当心而痛。今俗呼为心痛者,未达此义耳。虽曰运气之胜复,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
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是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肝木之邪得以乘机侵侮而为病
矣。更原厥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酷饮热酒煎爆复食生冷,朝餐暮损,日积月深,
白郁成积,自积成痰。痰火煎熬,血液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
嘈杂恶心,膈噎反胃之渐者也。俗医不究其源,例以辛香燥热之剂治之,以火济火,遂成危
遽,良可痛哉!



<目录>卷之五十六\胃脘痛

<篇名>脉候

属性:《脉经》曰∶阳数阴弦,则胸痹而痛,责其虚也。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脉
弦故也。胸之病喘息咳唾。胸痹痛,知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而数。



<目录>卷之五十六\胃脘痛

<篇名>治法

属性:丹溪曰∶心痛即胃脘,须分新久。若明知身犯寒气,口食寒物而病,于初得之时,当用温
散利药。若病久而成郁矣,郁则成热,惟《原病式》中备言之矣。若欲行温散温利,宁无助火添
病耶?又云∶中宫有食积瘀痰而生病者,胃气亦赖所养,卒不可攻尽,虽日数多不食不死。若
痛方止则吃物,病必复作而难治也,须是愈
后再服数剂,渐而少食,方获全安。



<目录>卷之五十六\胃脘痛

<篇名>治法

属性:治胃脘当心而痛及头痛、背胀痛之轻者,以麻黄、桂枝之类微汗发散之,或以韭汁开提之,
重者加石 。
心膈大痛攻走背胁,发厥呕吐,诸药不效者,就吐中以鹅翎探之,出痰积碗许而痛即止。
脉实坚,大便或痛,甚而脉伏,皆可以感应丸、化滞丸之类下之。平日好食热物,以致死血流
于胃口而作痛者,以桃仁承气之类下之。用温热发散药,又用山栀等药,止后复作,只用玄明粉
一钱,白汤调下效。无药处以盐置刀头上烧红淬入水中,乘热饮丸,吐痰立愈。(此法治绞肠痧
病,大病几死者神效。)
凡胃脘痛,始用攻击涤荡疏散之剂,愈而复作,再三用之,随止随作,或渐甚而脉浮大
者,此为虚候。当量其邪正虚实多寡,正气虚多则多用养正之药,而少佐以除邪;或正气不甚
虚,当攻养平半用之可也。又有纯用养正之药,脾气已得营运而郁痛遂止。



<目录>卷之五十六\胃脘痛

<篇名>药方

属性:(东垣)\x木香化滞汤\x 治因忧食湿面,结于胃脘,腹皮抵痛,心下硬微满,不思饮食,
常常痞气不安。
木香 白檀香 藿香 陈皮 大腹子 白豆蔻 白茯苓 桔梗(各二分) 砂仁 人参 青皮
槟榔 甘草(炙) 姜黄 白术(各四分)
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煎一盏,不拘时温服。
(《三因》)\x仓卒散\x 治气自腰腹间空心痛不可忍,腹中冰冷,自汗如洗,手足挛急厥冷。
栀子(大者,四十九枚,连壳打碎炒焦)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煎八分温服。
(丹溪)\x连附六一汤\x 治胃脘痛甚,诸药不效者。寒因热用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