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8-古今医统大全-第444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病机属性:《原病式》曰∶暴喑冒昧,皆属于火。暴喑,卒哑也。肺属金而主声,故五行惟金响。金应于 干,干为天,天为阳,为健,为动。金本燥,为涸,为收,为敛,为劲切,为刚洁。故诸能鸣者,
无越此也。凡绪发语声者,由其形气之鼓击也。水实制火,火不克金,金能鸣也。其为物,寒则 能鸣者此也。其或火旺水亏,热乘肺金,而神浊气郁,则暴喑无声也。冒昧,昏冒,昏暗也,
气昏则神浊。冒昧,火之象也。
【目录】卷之四十六\声音门【篇名】病机属性:有内热痰郁,窒塞肺金而声哑,及不出者,及有咳嗽久远伤气而散者,此内因也。有外受风 寒,腠理闭塞,束内郁嗽而声哑,三拗之类,此外因也。又有忽暴吸风,卒然声不出者,亦外 因也。有因争竞大声号叫,以致失声。或因歌唱伤气,而声不出,此不内外因也,养息自愈。
【目录】卷之四十六\声音门【篇名】病机属性:风寒燥热致声不清者,人共知之。暑湿相干者鲜有知也。经曰∶因于湿,首如裹。声如 从室中言,此中气之湿也。《直指》∶风寒暑湿燥火,痰气有干于心肺者,病在上脘,随证解 之。邪气散则天籁鸣矣。惟夫肾虚为病,不能纳诸气以归元。故气奔而上,咳嗽痰壅,或喘或 胀,足冷骨痿,胸腹百骸俱为之牵掣。其嗽愈重,其气愈乏,其声愈干。君子当于受病之处图之 可也。
【目录】卷之四十六\声音门【篇名】脉候属性:肺沉涩,声不出者为郁。
脉浮紧,为寒束声哑。洪大为火。
脉滑为痰。脉沉伏久病声不出者,难治。
【目录】卷之四十六\声音门【篇名】治法属性:风寒咳嗽失音者,三拗汤主之。热痰壅盛声不出者,盐汤探吐之。大府秘结,上下不通,
声气不出者,大柴胡汤下之。此皆切于病证,其效如附应也。
【目录】卷之四十六\声音门【篇名】治法属性:凡病患久嗽声哑,乃是元气不足,肺气不滋,宜补气养金润燥,其声自 。若虚劳之人,则宜滋肾水润肺 金为本,诃子百药煎收敛以治其标,标本兼治,此十全也。久病患不语,为心气绝者死。
【目录】卷之四十六\声音门【篇名】药方属性:
三拗汤
(治风寒邪郁,咳嗽失音,方见咳嗽门)


金沸草散
(同上。)


二物汤
治风寒邪气留滞失音。

薄桂(二钱) 石莒蒲(一钱)
上咀,新水煎细呷。

荆苏汤
失音通用。

荆芥穗 紫苏叶 陈皮 木通 当归 薄桂 石菖蒲(各等分) 每服四钱,煎服。
(《和济》)
换金正气散
(方见寒门) 有湿证声哑,加茵陈、石菖蒲。有寒加薄桂。


小柴胡汤
(方见伤寒门) 治伏暑发热,汗渴。水入心胞不语。


木通汤
治诸风失音。

木通 石菖蒲 防风 羌活 全蝎(焙) 桑螵蛸 直僵蚕(炒) 炙甘草(各一分) 南星(略 炒半两)
上咀,每服三钱,姜五片,苏叶(五片),煎服。
【目录】卷之四十六\声音门【篇名】药方属性:(《局方》)
二陈汤
(见痰门) 加石菖蒲,入竹沥,竹茹服,或吞白丸子。

(《直指》)
姜橘饮
治风痰,风毒缠喉不语。

南星(略炮,半两) 生姜(四两) 橘皮(三钱)
上咀,每服三钱,紫苏五叶煎服。
(《医林》)
玉粉丸
治冬月寒痰结于咽喉不利,语音不出。《针经》云∶寒气客于会厌,卒如哑。

宜服此药。
桂心 草乌(各一字) 半夏(泡,五钱)
上为细未,姜汁浸,蒸饼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多年不愈者亦效。

竹沥导痰汤
(方见痰门) 治痰盛声哑,用导痰汤煎熟,加竹沥一盏,姜汁一匙和勾,温服 细呷。

(隐君)
滚痰丸
(治证同前) 临卧用诃子甘桔汤吞下五六十丸。

【目录】卷之四十六\声音门【篇名】药方属性:(《医林》)
诃子甘桔汤
治火盛失音。

诃子(四个,半生半煨) 桔梗(一两五钱,半生半炒) 甘草(二寸,半生半炙)
上咀,分两服,每服水一盏,童便一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医林》)
响胜破笛丸
治讴歌动火,失音不语者,服之神效。

连翘 桔梗 甘草(各二两半) 薄荷叶(四两) 诃子(煨) 砂仁 大黄(酒蒸。各一两)
川芎(两半) 百药煎(二两)
上为细末,鸡子清和丸,弹子大。临卧噙化一丸。
(《局方》)
犀角地黄汤
治热入血室,心忪不语,眩冒迷忘。

生地黄(四两) 犀角 牡丹皮 芍药(各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入桃仁去皮尖七粒煎服。

朱砂丸
(方见血门) 治跌打惊忤,血入心窍不语。

(秘方)
竹衣麦冬汤
治一切痰嗽痨瘵,声哑不可救者,服之神效。

竹衣(一钱,用金竹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