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 栝蒌仁 半夏(各二钱)
上先以水二盏煎栝蒌仁,一盏半下二药同煎八分,温服,未利再服。
(节斋)\x老痰丸\x润燥开郁,降火消痰,治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肺气不清,
或吐咯难出,皆因火邪炎上,凝滞于心肺之分,俱宜开郁降火消痰,缓而治之,庶可效耳。
天门冬(去心) 黄芩(酒炒) 海粉(另研) 橘红(去白。各一两) 连翘(半两) 桔梗 香附子(淡盐水浸炒。各半两) 青黛(另研,一钱) 芒硝(另研,二钱) 栝蒌仁(另研,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入姜汁少许,和药杵匀,丸如龙眼大,噙嚼一丸,清汤送,细咽之。
或丸如绿豆大,淡姜 汤送五六十丸。此等老痰,大率饮酒人多有之,酒气上蒸,肺与胃脘,皆受火邪,故 郁结而成痰也。此方天冬、黄芩泻肺火,海粉、芒硝咸以软坚,栝蒌润肺消痰,香附、连翘 开郁降火,青黛去郁火,故不用辛燥之药。
(东垣)\x黄芩利膈丸\x利膈上热,治胸中痰。
生黄芩 炒黄芩(各一两) 半夏 南星 黄连 枳壳 白茯苓 陈皮(各二钱) 泽泻(半两)
白术(一钱)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下。
(严氏)\x栝蒌半夏丸\x 治肺热痰嗽。
栝蒌仁(另研) 半夏(制。各一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丹溪)\x清气化痰丸\x 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口渴,胸中痞闷。
南星(制,三两) 半夏 黄连 黄芩(各五两) 栝蒌仁 茯苓 杏仁(去皮尖,四两)
陈皮 枳实(炒。各六两) 甘草(二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x清膈化痰丸\x清热去湿利痰。
黄芩 黄连(各一两) 黄柏 山栀(各五钱) 香附(制) 苍术(各二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x青黛丸\x 治热痰咳咯不出。
青黛 栝蒌仁 黄芩 香附子 贝母(各一两) 橘红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x青礞石丸\x清热化痰燥湿,重在风化硝。
南星 半夏(各以皂角明矾水浸二宿,切片晒干) 黄芩(姜汁炒) 茯苓 枳壳(各一两)
青礞石(如法 ,二两) 风化硝(一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周府)\x黄芩半夏丸\x 治上焦有热,咳嗽生痰。
黄芩 半夏(制。各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汁汤下。
(《集成》)\x加味洞下丸\x 治前症。
橘红(半斤,食盐一两,微以水拌半日) 南星(制) 半夏(制) 黄芩 黄连 甘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目录>卷之四十三\痰饮门<篇名>药方属性:(《和剂》)\x千缗汤\x 治风痰壅盛,喘急日夜不得卧,人扶而坐者,一服立愈。
半夏(制,大者七枚) 皂角(炙,去皮弦一寸) 甘草(炙,一寸)
上作一服,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直指》)\x星姜汤\x 治风痰。
南星(五钱一个,制) 老生姜(三钱半)
上咀,水三盏,煎去半,逐渐温服。
(《良方》)\x省风汤\x 治厥痰。
半夏(四钱) 防风(二钱) 炙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分二服。每服水一盏,姜十片,煎七分,去滓,无时服。
(《医林》)\x辛芎散\x 治热痰壅塞,头目不清,语音不出,服药不解,乃是热兼风痰所 致,服此即愈。
细辛 川芎 防风 桔梗 白术 羌活 桑白皮(炒) 薄荷叶(各一两) 甘草(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丹溪)\x搜风化痰丸\x 治一切风痰。
人参 槐角子 僵蚕 白矾 陈皮 天麻 荆芥(各一两) 半夏(制,四两)
辰砂(半两,另研)
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辰砂为衣。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医林》)\x辰砂化痰丸\x 治风化痰,安神定志,止嗽除坚。
辰砂(另研) 明矾(另研。各半两) 南星(制) 半夏曲(各一两)
为细末,姜汁糊丸,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x玉芝丸\x 治风痰咳嗽。
人参 白茯苓 薄荷叶 明矾(枯) 南星(制。各二两) 半夏曲(六两)
上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风盛薄荷汤下。
(《和剂》)\x玉壶丸\x 治风痰。
南星(制) 半夏(制。各二两) 天麻 白矾(各半两)
上为细末,姜汁打糊丸,如胡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