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又曰∶太阴脉涩则病积,心腹时满,厥阴涩则病小腹积气,少阴涩则病积溲血,阳明涩则病
积,时善惊。太阳涩则病积,时善颠疾,少阳涩则病积,筋急目痛。
又曰∶推而内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
巢氏曰∶脉细沉附骨者,积也。脉出在左,积在左;脉出在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
中央,各以部处之。
脉 而紧,积聚也。脉浮而牢,积聚也。
脉弦紧而细, 也,出寸口, 在心;出关上, 在胃脘;出足中, 在脐。
脉横者,胁下有积聚。脉来小沉实者,胃中有积聚,食不下,或食吐出。
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心积,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肝积,脉弦而细;肾积,脉沉
而急;脾积;脉浮大而长。
脉沉而中散者,寒食 也。
积聚脉牢强者生,虚弱沉者死。



<目录>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篇名>治法

属性: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已。
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搏之劫之,开之发之,
适事为故。



<目录>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篇名>治法

属性:洁古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成积。若遽以磨坚破
结之药治之,疾虽去而人已衰矣。干漆、 砂、三棱、大黄、牵牛之类则暂快,药过则依然,
气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治积者当先养正,则疾自除。譬如满座皆君子,纵有一小人,
自无容地而出。令其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
实中有积,大毒之剂治之尚不可过,况虚而有积者乎?此治积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
详审。(甫谓养正积除,此积之微者也。如脾胃失于健运而气积食积之不疏导者,惟养脾胃之正
气,而滞积自疏矣。若夫大积大聚,如五积之久而成 病坚固不移者,若非攻击悍利之剂,
岂能推逐之乎?惟虚弱之人必用攻补兼施之法也。)



<目录>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篇名>治法

属性:经曰∶留者攻之。此积之所以当攻者也。然留积既久,蒂固根深,若不攻夺之,岂能自去?
则传所谓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其亦理势之不容已也。凡正气实而积固不能为殃,正如小
人潜以伺其君子之隙,而遂乘以侮之,惟积亦然。但正气稍虚,积必为害,所以不可不攻也。
既攻之后,尤当扶养正气,而不致扰乱之虞。正气不足,必先养正以自固,正既固,然后由渐
而攻邪,积自渐削而不能留也,故曰攻补有序。



<目录>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篇名>治法

属性:人之有积,则皆为身中之邪气。若君子座中之有小人也。惟其正气盛而真气营运,不失其
常,则积略攻之而散溃,亦或自然消退矣。正气稍虚,则积日着而恣其欺罔之势,正气日渐为
之弱矣。凡积成而形渐悴,速补真气,待荣卫充实,方可下之。或且攻且补,或先补后攻,或先
攻后补,必至于邪去正复而后已。然除之不以渐,则必致于颠覆之害矣。若昔之武氏斫丧唐宗,
几于改物,尚赖狄张诸君子匡扶之力,渐除党恶,兴复丕祚。惜乎中宗不鉴前辙,而留三思,
驯致韦氏之祸。其犹积余之尚在者,若不亟下之,必将复起,恣害亡身者有矣。



<目录>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篇名>治法

属性:子和云∶积之在脏,如陈 之在江河。积在脏中,多留于脂膜曲折之处、区臼之中,如陈
在河亦不中流,而在汀湾回迫之地,遇江流之隘,一漂而去。积之在脏,理亦如之。故予先用
丸药驱逐新受之食,使无梗塞。
其积已离而未下,次以末药满胃而下横江之筏,一壅而尽。设未尽者,以药调之。坚积既久,
不可遽以此法,宜以渐而攻之。或三五日一攻,或一月数攻,后渐以磨积之药调之,无伤正气,
此万全也。



<目录>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篇名>治法

属性:许学士云∶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 砂、水银治肉积,
神曲、麦芽治酒积,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雄黄、腻粉
治涎积,礞石、海石治痰积,巴豆、大黄治坚积,盖各从其类也。须要认脏腑经络是何积聚,
兼见何证,然后增减轻重,使之如兵法云∶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目录>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篇名>治法

属性:治肠胃中一切痰积胶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