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8-古今医统大全-第202页

证,其虚 之其也,不能胜其热之伤,因之下陷而里寒之证作矣。斯谓热极生寒,
其证多危,以其气之虚脱也,则治法岂容拘于热而不思所以广而通之耶?故仲景于邪气 在胃而为里热之治也,下之清之,则以硝、黄、石膏之辈;于邪气在胃而为里寒之 治也,温之补之,则以参、术、草、枣、姜、附之属。证治俱为主乎胃,而不分及于三阴 之经之脏。至于证兼乎表里,而迹涉于疑似者,则又审轻重,参标本,察虚实,而先后 左右之,而莫不统之胃焉。
自今观之,里热之实,而为谵语潮热,腹胀大实腹满,大便秘结,而脉沉实而数,
则宜下。如太阴条云∶大实腹痛者,桂枝加大黄主之。又云∶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
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宜大承气汤下之。又厥阴条云∶下利谵语者,有燥粪也,宜大承气 汤下之之类是也。有里实热,兼头身疼痛恶寒发热之表证者,则宜先解后攻。又云∶伤寒 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潮热者,实也,先以小柴胡汤以解外,
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下之之类是也。有里实热证重而表证轻者,治宜下中兼解。如云∶伤 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之类是也。有里热而未实者,治宜清 之。如云∶烦渴身热不恶寒,而脉洪大者、白虎主之。又曰∶太阳少阳合病自利者,黄芩 汤主之。又曰∶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又厥阴条 云∶下利欲饮水者,里热也,白头翁汤主之之类是也。有里热而似寒者,此谓阳盛拒阴,
亦宜清之。如云∶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之类是也。有热上传心肺者,治宜清上 为主。如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烦不得眠者,黄连阿胶汤主之。又厥阴条云∶伤 寒六七日,大下后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吐脓血者,麻黄升麻汤主之之类。此其为里热 之治,主乎胃也。
里寒之盛而为呕吐,下利清谷,四肢厥冷,时腹自痛,小便清白,而脉沉微之属,则 宜温之。如云∶自利不渴者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也,宜四逆辈温之。又如少阴病下利 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又厥阴条 云∶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之属是也。有里寒而似热者,此谓阴盛格阳,亦 宜温之。如云∶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 赤色,或口干呕咽痛,宜通脉四逆汤主之之属是也。有里寒而兼虚者,洽宜补中温中。如 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又云∶恶寒脉微而复 利,利止,亡血也,四逆人参汤主之之属是也。有里寒而兼头身疼痛恶寒发热之表证 者,治宜先温后解。如厥阴条云∶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 宜四逆,攻表宜桂枝汤之属是也。有里寒轻而表证重者,治宜汗中兼温。如云∶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宜微发汗,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又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 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之属是也。此其为里寒之治者,主乎胃也。
是知《素问》之言热者,其在经也,仲景兼言寒者,其在胃也。此其为义博而法 殊,而实相为出入而不可以偏废者也。王安道乃谓伤寒传变有热而无寒,仲景三阴之言 寒者乃直中阴经寒证,混同论治。殊不知直中寒证者,由于正气虚甚,腠理疏豁,邪气乘虚 直入脏腑之内,应时而作,不分经络而一于虚寒,且无表证之兼,惟治以附子理中汤之 属。仲景三阴之寒者,则大异于是。其寒也,久而后变,如谓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下利,
脉暴微之属是也。且有表证之相兼,如厥阴条云∶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
乃攻其表之属是也。则证虽与直中同,而其所伤所治则异,岂可以此而乱仲景之旨乎?
抑《素问》有云∶三阳经络皆受其病,未入于脏者,可汗而已。脏亦指胃脏而言,即《素 问》形脏四之脏也。又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谓邪气在 胃耳。审虚实之分,若未入胃,则里无盛虚,主治在经而已。然则经胃之分久矣,诚为伤 寒之要也学人苟能明此,则夫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触类而通矣。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病机属性: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者,世俗之谬论也,岂有是哉?人禀天地,请以天地间可证者言之。
盈天地至大而营运者,莫如元气与水。且以有形论之,则江河湖海、溪涧沟浍以 为行水 水之道焉。人之充满一身,无非血气,亦有十二经脉、大小络脉、经络血海以为 行血停血之隧道。风行水动,气行血流,皆自然之理也。夫人之气自平旦会于膻中,
朝行手太阴肺,以次分布诸经,行尽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在人行三百六十五骨节。明日寅时 复会于手太阴也。血亦随气流布,营运不息,荣卫一身腠理,司开阖,维持纲纪,
以为一身动静云为之主。所以一脉愆和,则百脉皆病,理固然而不得不然也。彼云传足 不传手者,何所据乎?请备言其所由。
盖伤寒乃冬时感寒即病之名也。冬乃坎水用事,其气严寒凛冽,水冰地冻,在时则足 太阳少阴正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