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漏下月水不调∶\x气海(灸) 血海(灸)
\x带下小腹急痛∶\x阴谷(灸)
\x月水不通∶\x会阴(灸)
\x疝气脐下冷痛∶\x中庭(灸)
【小儿诸病】
\x急惊∶\x小溪(针)
\x慢惊∶\x尺泽(灸) 印堂(灸)
\x撮口脐风∶\x然谷(灸)
\x惊痫啼叫∶\x百会(灸)
\x癖气∶\x章门 脊中(并宜灸)
\x积聚、泻泄、 癖∶\x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灸七壮)。
\x吐乳食∶\x中庭(灸)
脱肛∶百会 龟尾(并宜灸)



<目录>卷之七\针灸直指

<篇名>秦承祖灸鬼法

属性:鬼哭穴,以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柱骑缝灸之,令两甲角后肉四处着火,一处无火
则不效。



<目录>卷之七\针灸直指

<篇名>崔氏四花六穴并辨

属性: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气血虚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五心烦热,四肢困
倦,形容憔悴,并宜治之。
先二穴,令患人平分,正直立定,取一线绳蜡之,勿令展缩,于男左女右,脚底贴
肉坚踏之。其绳前与大拇指端齐,后头循当脚根中心向后引绳,从脚端肚贴肉直上,
至膂曲中大横纹(即委中穴)截断,次令患人解发分两边,令见头缝,自囟门平分至脑后
脚,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绳一头,令与鼻端齐,引绳向上,正循头缝至脑后,贴肉垂下,
循脊内引绳向下,至绳尽处当脊骨中,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处。)又取一绳子,令
患人合口,将绳子按于口上,上两头至吻,却钧起绳子中心至鼻柱根下,如 三角样,
下二角齐两吻截断,将此绳令尽处是穴,以白圈记之。(若妇人缠脚短小,非自然也。
若以量脚,索子加之于首,必不及也。今移下于肩 穴点定,引绳向下,至中指尽处截断,
以代量足之用。)以上是第一次点二穴。
次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绷绕项向前,双垂头与鸠尾齐。(胸前及
骨间之尽处是也。双头齐截断,却翻双绳头向后,以绳子中心按于喉咙结骨上,其绳两头
相垂,循脊骨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穴。)又取一绳,令患人合口,横量,齐两吻截
断,远于脊骨上墨点,横量如法,绳子两头以白圈记之,此是灸穴。以上是第二次
点二穴。
前四穴同时灸之,各三七壮,累灸至百壮,候灸疮将瘥,又根据后法灸二穴。
又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绳,于第二次双绳头尽处墨点上,当脊骨直下起点,其
绳子中心放在墨点上,于上下绳头尽处以白圈记之,此是灸处。以上是第三次点二穴。
通前共六穴,择取离日、火日灸之,百日内宜忌房室劳思,将息调养,饮食
应时,寒热得中。未愈者,如前再灸一翻,无有不愈。
按∶《资生经》灸骨蒸劳瘵,取上二穴,合五椎两旁开三寸,乃心俞二穴是也。
心主血,劳为血病,故灸之。崔知悌取四花穴灸劳,按其量法《节要》中备载之,先比
口吻阔狭样式,度裁纸四方,中煎一孔,取脊中墨点以纸中孔按上,其纸四角平取四
花,是其膈俞、胆俞之四穴也。经曰∶血会膈俞。疏曰∶血病,治此。盖骨
蒸劳热,血虚火盛,故取此以补之。胆为肝之腑脏血,故亦取之。崔氏止言四花,不言
膈、胆俞四穴,为粗工告也。今世以四花科取其误也,故多不效。根据平取之,然要合三
俞穴,方准有效。今以传讹,春甫一旦厘正,恐人不信,故载斜穴于前,而辨其误于
后。知者审而用之,幸毋踵其误焉可也。



<目录>卷之七\针灸直指

<篇名>骑竹马灸

属性:治一切痈疽,恶疮、发背。量法以男左女右,臂腕中横纹起,用薄篾一条,量至大指
齐肉尽处,不量爪甲,截断;次用薄篾取前同身一寸,令患人脱去上下衣服,以大竹竿一条
跨定,两人随余扛起,足要离地五寸许,两旁更以两人扶定,毋令摇动不稳,却以前长篾贴定
竹扛,竖起,从尾 骨贴脊量至篾尽处,以墨点记之,此不是灸穴。却用后取同身寸篾,
取两寸平折,中合墨点,横量两头各一寸,方是灸穴(可灸三壮。)
按∶在督脉脊中至阳,筋束二穴中外,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肝俞之内,非正当穴
也。疑必后人传讹,以三寸为二寸耳,岂有不按经络穴道而用针灸者乎?故不能无疑
也。用者审之。



<目录>卷之七

<篇名>附录

属性:或闷∶《内经》治病,汤液醪醴为甚少,所载服饵之法才一二,而灸者四五,其他则
明针法,无虑十八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