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卷,今从之。)
\x《甲乙经》\x(十卷,皇甫谧撰,祖述《内经》多推明运气之说。)
\x《阴符经》\x(二卷,黄帝着。)
\x《道德经》\x(五千言,老子撰。其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则为医之未形。河上
公为之注解,而增以吐故纳新。按摩导引之术。有谓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此
言皆深契于医道。)
\x《黄庭经》\x(三十六卷,题云扶桑大帝作,又叙谓老子作。与法贴载晋王羲之所书本
同,而文句颇异,其所有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两句,且改渊如泉,改治为理,疑唐人附
益之。《崇文总目》云∶记天皇氏至帝 受道得仙事,今本无之。)
\x《太始天元玉册元诰》\x(十卷,不载何人所作,历汉至唐,诸《艺文志》俱不载录。其
文与《内经。不类,非战国时书。其间有天皇真人书,其文若道正无为,先天有之;太易无名,
先于道生等语,皆老氏遗意。意者,老氏之徒所着。大要推元五运六气及三元九宫太乙司政之类,
殊为详明,深足以羽翼《内经》六微旨、五常政等论,太玄君扁鹊为之注。此扁鹊号太玄君,为
黄帝时人,后秦越人医术之神,人称之曰扁鹊。)
\x《天元玉册》\x(三十卷,启玄子王冰述《元诰》《内经》之意,益之以五运六气之变。)
\x《五经注疏》\x(中有关于医药者,《左传》居多。明阴阳之理,惟《易》为最。故云∶
不知《易》者,不足以为太医。)
\x史书\x(十九史、二十一史,史载历朝明医实录,今据之采其出处,附名氏之下为小传云。)
\x子书\x(《老》《庄》《杨》《列》《文中》《淮南》等子书中,有纪医法之秘者,今采之。
\x《尔雅》\x(二卷,晋郭璞注。)
\x《埤雅》\x(二十卷,宋开国公陆佃撰。)
\x《大明会典》\x(医政官制,及天下各处岁输药材斤两,无不毕载,今采附《通考》之前。
可见医道诚国家之大政也,学人勉之。)
\x《素书》\x(六篇,凡一千三百六言。黄石公圯桥以授子房之书是也,人言《三略》,误
也。其书简而意深,俱定国安邦之至道。虽尧、舜、禹、文,传说、周、孔、老聃亦无以出于此。
子房得之以兴汉业,善终其分而不辱,可见深得是书之旨矣。有云∶博文切问,所以广知,推古
验今,所以不惑;根枯枝朽,足寒伤心。诚为学之要,资生之本始也。有身者其知所务。
\x《道藏经》\x(五千四百二十卷,三教九流靡不毕具。)
\x《山海经》\x(十三篇,不知何传,周穆王游山海而作。其首云∶泛览周王传,流观山
海图。有十八卷,郭璞注。)
\x《中藏经》\x(八卷,少室山邓处中云∶华佗得异人授以石函中。按《唐志》有吴普
集华氏方,而无中藏之名。普为佗弟子,宜有所集。窃意诸论非普辈不能作。邓氏特附别方而更
今名耳。盖其方有用太平钱并山药者。盖太平,乃宋熙陵初年号,薯蓣以避宋英宗浓陵偏讳,而
始更名山药,其他可以类推。然脉要及察声色形证等说,必出元化遗意,览者审之。)
\x《太玄经》\x(汉杨雄子云撰,中言阴阳五行之理及清净渊默之说,大概养生当始于医学。)
\x《度人经》\x(三卷,元始天尊说。《唐志》云∶有元始天尊者,生于太元之先,姓乐名
静,信常存不灭,每天地开辟,则以秘道授诸仙,谓之开劫度人。受其道者,渐至长生或白日升
天。其学有授 之法,名曰斋;有拜章之仪,名曰醮;又有符咒,以摄治鬼神;服饵以蠲秽浊。
至于存想之方、导引之诀、烹炼变化之术,其类甚众。)
\x《大观证类本草》\x(旧称《神农本草经》,三卷。《汉・艺文志》未尝录,至陶隐居始
尊信而表章之,谓此书应与《素问》同类。但后人多更修饰之耳。所出州郡乃后汉时载,疑张仲
景、华元化所记。旧经之药止三百六十五种。陶氏进《名医别录》亦三百六十五种,因而注释,
分为七卷。唐李英公世绩与苏恭参考得失,又增一百一十四种。分为二十卷,世谓之《唐本草》。
宋刘翰等又附益医家常用者一百二十种。蜀王孟昶亦命其臣韩保升等,以唐本《图经》参比增广,
世谓《蜀本草》。至宋掌禹锡等补注,新旧药合一千八十二种,定以白字为神农所说,黑字为名
医所传,草石之品可谓大备。他若雷公以下,蔡邕、徐大山、秦承祖、王季璞、郑虔诸家所撰,
名《本草》者,凡二十九部,三百五十卷。虽显晦不齐,无非补翼旧然焉耳。近代陈衍作《本草
折衷》,王好古作《汤液本草》,亦删繁之意也。旧记州郡,古今沿革不同。一物而根苗异名,
及同名而异质,主治互见,如草豆蔻即今之草果,今人遂谓《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