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7-古今医案按-第81页

散、定志丸。不效。脉微弦。六至。轻重有。朱曰。此内素 有湿热。因激起厥阴相火。又时令相火。不宜服麝香之药。况肝病先当救脾土。诸药多燥血 坏脾者。遂以黄连为君。人参为臣。酒浸芍药和白陈皮为佐。生甘草为使。生姜一片。煎服 八帖而安。
一女八岁病痫。遇阴雨及惊则作。羊鸣吐涎。知其胎受惊也。但病深不愈。乃以烧丹丸 继以四物汤入黄连、生甘草。随时令加减。且令淡味以助药力。半年而愈。
汪石山治一人。年三十余。久病痫证。多发于晨盥时。或见如黄狗走前。则昏瞀仆地。
手足螈 。不省人事。良久乃苏。或作痰火治。而用苓、连、二陈汤。或作风痰治。而用全 蝎、僵蚕、寿星丸。或作痰迷心窍。而用金箔镇心丸。皆不中病。汪诊之。脉皆缓弱颇弦。
曰。此木火乘土之病也。夫早辰阳分。而狗阳物。黄土色。胃属阳土。虚为木火所乘矣。经 曰。诸脉皆属于目。故目击异物而病作矣。理宜实胃泻肝而火自息。越人云。泄其肝者缓其 中。遂以参、 、归、术、陈皮、神曲、茯苓、黄芩、麦冬、荆芥穗。煎服十余帖。病减。
再服月余而安。
震按痫证案虽少而法颇备。能细阅之。已可长进学问。临证指南痫案仅四条。皆用豁痰 清火。苦泄肝胆。辛通心络。以治实证则可。若予生平所见。多系虚证。河车六味丸、人参 定志丸、天王补心丹、龟鹿二仙胶。服者疾发之期远。势亦渐轻。因不敢浪用克代药。盖痫 与癫狂。虚实不同。癫狂实者八九。痫证虚者八九也。又常见息痫之人。少年多夭折。中年 得此病者。亦无高寿。其为虚也可知矣。
<目录>卷六<篇名>癫狂属性:一男子落马发狂。起则目瞪狂言不识亲疏。弃衣而走。骂言涌出。气力加倍。三五人不 能执缚。烧符作醮无益。牛黄、冰、麝不灵。乃求治于戴人。戴人以车轴埋之地中。约高二 尺许。上安中等车轮。其辋上凿一穴。如作盆之状。缚狂病患于其上。使之伏卧。以软 衬 之。又令一人于下。坐机一枚。以棒搅之。转千百遭。病患吐出青黄涎沫一二斗许。绕车轮 数匝。其病患曰。我不能任。可解我下。从其言而解之。索凉水。与之冰水。饮数升。狂不 作矣。
滑伯仁治一僧。病发狂谵语。视人皆为鬼。诊其脉累累如薏苡子。且喘且搏。曰。此得 之阳明胃实。素问云。阳明主肉。其经血气并盛。甚则弃衣升高。逾垣妄詈。遂以三化汤三 四下。复进以火剂乃愈。
沧洲治一人。因恐惧遂惊气入心。终日逐逐奔走。不避水火。与人语则自贤自贵。或泣 或笑。切其脉。上部皆弦滑。左部劲于右。盖溢膻中。灌心胞。因惊而风经五脏耳。即投 以涌剂。涌痰涎一 器。徐以惊气丸。服之尽一剂。病瘳。
〔附〕沧州又治一人。寓僧舍病狂。其脉三部皆弦直上下行。而左寸口尤浮滑。曰。此 风痰留心胞证也。以药涌吐痰沫四五升。即熟睡意日。及寤则病尽去。以安神之剂调之。全 愈。
吴茭山治一女子。瘦弱性急。因思过度。得颠疾。或哭或笑。或裸体而走。或闭户而多 言。诸疗罔效。吴诊其脉浮而涩。思虑过伤。神不守舍也。用紫河车二具。漂洗如法。煮烂 如猪肚。切片。任意啖之。二次即愈。后服定志丸一料。日煎补心汤一服。调理百日后。乃 毕婚。次年生子。身肥壮。
〔附〕嘉善朱怀音兄患癫狂。用消痰清火药而愈。越三年复发。消痰清火不应。用天王 补心丹而愈。越二年又发。进以前二法。皆不应。用归脾汤而愈。越一年又发。发时口中哼 哼叫号。手足牵掣搐掉。如线提傀儡。卧则跳起如鱼跃。或角弓反张。其喊声闻于屋外。而 心却明白。但以颤掉之故。口欲语时。已将唇舌嚼坏。如此光景。半刻即止。止则神识昏懂 语言谬妄。又半刻而发如前矣。一吴姓名医。用人参、鹿茸、肉桂、熟地、龙齿、青铅、
远、茯等药。服之甚相安。然匝月不见效。乃就正于叶天翁。叶笑曰。渠用贵重之药。必自 信 为名医。但多费病家之财。与病毫无干涉。即庸医也。吾以轻淡药。二十剂当减半。四十剂 当全 瘳耳。因叩其掣掉作则心明。掣掉止则神昏之故。曰。操持太过。谋虑不决。肝阴胆汁两耗 阳跷阴跷脉空风动。非虚寒也。用白芍、萸肉各一钱五分。白石英、淮小麦、南枣肉各三 钱。炙草五分。病患见其方。殊不信。旁人亦以药太轻淡。并两帖为一帖。服十帖。病减半 二十帖病全瘳矣。
倪维德治一妇。狂歌痛哭。裸裎妄骂。问之则瞪视默默。脉沉坚而结。曰。得之忧愤沉 郁。痰与血交积胸中。涌之。皆积痰裹血。后与大剂清其上膈。数日如故。
又一妇哭笑不常。人以为鬼所凭。倪诊其脉俱沉。胃脘必有所积。有所积。必作疼。遂 以二陈汤导之。吐痰升许而愈。所谓积痰类祟也。
震按以上数条。不过吐下清三法。惟吴与叶二案为异。又阅本事方云。军中有一人犯法 褫衣将受刀。得释。神失如痴。与惊气丸一粒。服讫而寝。及觉病已失矣。江东张提辖妻 因避寇失心。已数年。授以方随愈。黄山沃巡检妻。狂厥逾年。久医不愈。亦授此方。去 附子。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