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女。毒深者且延及于孙若甥。倘不以治结毒之法治
之。必死。以甘桔汤为君。少入山豆根、龙胆草、射干。每剂用土茯苓半斤浓煎。送下牛黄
二分。半月而痊。竟不用吹药。后询知伊芳父母。果服升药愈。愈后曾口碎。故遗毒如此之烈
也。
景岳治一来宅女人。年近三旬。患虚损。更兼喉癣疼痛。多医罔效。张诊其脉。则数而
无力。察其证。则大便溏泄。问其治。则皆退热清火之剂。然愈清火而喉愈痛。因知其本非
实火。而且多用寒凉。以致肚腹不实。总亦格阳之类也。遂专用理阴煎及大补元煎之类。出
入间用。不半月而喉痛减。不半年而病全愈。
又治王蓬雀。年出三旬。患喉痹。十余日。头面浮大。喉颈粗极。气急声哑。咽肿口疮
痛楚之甚。一婢倚背。坐而不卧者累日矣。及察其脉。则细数微弱之甚。问其言。则声微
似不能振者。询其所服之药。则无非芩、连、知、柏之属。此盖以伤阴而起。而复为寒凉所
逼。以致寒盛于下。而格阳于上。即水饮之类俱已难入。而尤畏烦热。张曰危哉。再迟半日
必不救矣。遂与镇阴煎。以冷水顿冷。徐徐使咽之。用毕一煎。过宿而头项肿痛尽消如失
继进五福饮。数剂而起。
震按古人喉证案无甚佳者。以上数条。亦取其不同者而选之。王蓬雀案治法最佳。然此
人能受温补。故一剂即效。亦有投以温补而不效者。即阳证阴脉之死候也。未可谓景岳之法
概能活人。余乡有戚许君。初起外感发热。继则左耳门生小疖。溃腐。认为 耳。敷以药。
溃腐不退。通耳肿赤。延及头面皆肿赤。痛极汗大出。身热反得凉。颇能进食。似觉稍安。

三日。忽又发热。左耳前后连头面肿痛更甚。渐神昏谵语。盖因连日出门登厕。复受风邪所
致。内外科皆以脉小而数。按之无力。虑其虚陷。余友李昆阳兄至。曰。是为耳游风。非致
命之疮。重复冒风。故现险象。外敷以药。内用大剂风药散之。而肿痛与身热俱退。惟神昏
谵语不减。两日后。昏谵更甚。汤粥入口即吐。手足厥冷。呃逆不止。势又危极。李以箸抉

口视之。则咽喉腐烂。悬雍赤紫肿大。如茄子下坠。脉仍细数。右手尤软。乃曰。连日不食
胃气大虚。故呕且呃。命以白米三升。大锅煮粥。取锅面团结之粥油与食。遂纳而不吐。
复用药搅洗喉间之腐秽。随以石膏四五两。竹叶一大把。煎汤与漱。且服。服竟夜。神昏稍
醒。呃止厥回。又进大剂芩、莲、白虎、栀、翘等药。数日得愈。此与景岳之案冰炭相反。
因思凡为医者。读古人书。断不可执其一说。自以为是也。



<目录>卷七

<篇名>唇

属性:高果哉治魏子一。未发时。常患嘴唇干燥。自服麦冬一两。生地四钱。元参二钱。五味
一钱。甘草六分。乌梅三个。虽有小效。而病根不去。果哉云。此证宜用神水。其法以铅熔
化。散浇于地。成薄片。取起。剪作长条数块。以一头钻眼。悬吊于锅。锅内置烧酒。烧酒
之上。仰张一盆。与铅片相近。锅下燃火。使酒沸而气上冲于铅片。铅片上有水滴下盆内。
为之神水。取服之。以此水从下而上。能升肾中之水。救上之燥干也。
震按神水亦古方所载。而得高公之释。其义始明。



<目录>卷七

<篇名>口

属性:程仁甫治一妇。年近四十。信来求药。云不时悬 堕下。劳苦即衄血。或偏身作痛。程
虽未诊视。按经云。喉舌之疾。皆属痰火。推察其原。又是阴血不足。不能制上焦虚火。而
前证作矣。必滋下焦阴血。使水升火降。病当不举。若峻用正治之药。上焦之火未去。而中
寒之疾复生。前病何由得愈。八物汤加桔梗、陈皮、贝母、元参。喉痛甚加荆芥、薄荷。丸
用加减八味丸加黄柏。久服而安。
一人口内生肉球。有根。线长五寸余。吐球出。方可饮食。以手轻按。痛彻于心。水调
生麝香一钱。频服之。三日根化而愈。



<目录>卷七

<篇名>舌

属性:薛己治一妇人。善怒。舌本强。手臂麻。薛曰。舌本属土。被木克制故耳。用六君加柴
胡、芍药治之。
一男子舌下牵强。手大指次指不仁。或大便秘结。或皮肤赤晕。薛曰。大肠之脉散舌下
此大肠血虚风热。当用逍遥散加槐角、秦艽治之。
一人舌肿胀。舒退场门外。以蓖麻油蘸纸捻烟。熏之而愈。
一人伤寒。舌出寸余。连日不收。用梅花片脑糁舌上。应手而收。重者用五钱。方愈。
一妇人产子。舌出不能收。医有周姓者。令以朱砂末敷其舌。仍令作产子状。以二女掖
之。乃于壁外潜累盆盎置危处。堕地作声。声闻而舌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