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淅头晕。已及一岁。历更诸医。每用一药
辄增一病。用白术则窒塞胀满。用橘皮则喘息怔忡。用远志则烦扰哄热。用木香则腹热咽
干。用黄 则迷闷不食。用枳壳则喘咳气乏。用门冬则小便不禁。用肉桂则颅胀咳逆。用补
骨脂则后重燥急。用知、柏则小腹枯瘪。用芩、栀则脐下引急。用香薷则耳鸣目眩。时时欲
人扶掖而走。用大黄则脐下筑筑。少腹愈觉收引。遂致畏药如蝎。惟日用人参钱许。入粥饮
和服。聊藉支撑。交春虚火倍剧。火气一升。则周身大汗。神气 欲脱。惟倦极少寐。则
汗不出而神思稍宁。觉后少顷。火气复升。汗亦随至。较之盗汁迥殊。直至仲春。邀石顽诊
之。其脉微数。而左尺与左寸倍于他部。气口按之似有似无。诊后款述从前所患。并用药转
剧之由。曾遍省吴下诸名医。无一能识其为何病者。石顽曰。此本平时思虑伤脾。脾阴受困
而厥阳之火。尽归于心。扰其百脉致病。病名百合。此证惟仲景金匮要略言之甚详。本文
原云诸药不能治。所以每服一药辄增一病。惟百合地黄汤为之专药。奈病久中气亏乏逮尽。
复经药误而成坏病。姑先用生脉散加百合、茯神、龙齿以安其神。稍兼萸、连以折其势。数
剂稍安。即令勿药以养胃气。但令日用鲜百合煮汤服之。交秋天气下降。火气渐伏。可保无
虞。迨后仲秋。端士请假归省。欣然勿药而康。后因劳心思虑。其火复有升动之意。或令服
左金丸而安。嗣后稍觉火炎。即服前丸。第苦燥之性。苦先入心。兼之辛臊入肝。久服不无
反从火化之虞。平治权衡之要。可不预为顾虑乎。
震按百合病载于金匮。原云百脉一宗。悉致其病。钱塘李 臣归重心肺二经。以心主血
脉。肺朝百脉也。此言与百合地黄汤恰合。今观孟夫人案。实由思子郁结。病在心肝。大半
似百合病形。石顽遂附会之耳。然不用金匮成方。可云老手。若日饮百合汤。何关得失耶。



<目录>卷六

<篇名>人渐缩小、人暴长大

属性:吕缙叔以制诰知颖州。忽得疾。身躯日渐缩小。临终仅如婴儿。古无此疾。终无人识。
正德初。楚人姓潘行三者。身甚肥壮。卒之日。缩如婴儿。人皆莫知其由。后询之。平
生服硫。以致如此。始信吕缙叔之事不妄。
皇甫及者。生如常儿。其父为太原少尹。甚钟爱之。至太和十三年。年十四矣。忽暴长
大。超时而身越七尺。带兼数围。长啜大嚼。三倍于昔。明年秋。无疾而逝。
震按列子载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论衡载汉光武时。颖川张仲师长一尺二寸。博物志载
齐桓公时。李子昂长三寸三分。游于海鹄嗉中。此短小之至者也。河图玉版载龙伯国人长三
十丈。谷梁传载叔孙得臣杀长狄侨如。身横九亩。断其首而载之。眉见于轼。语林载齐武帝
时。孟业为幽州牧。肥重千斤。此长大之至者也。然奇形异状。亦天地所生成耳。山海经载
者更多。总皆穷荒绝域。莫可查究。若中国之人。或渐缩小。或暴长大。岂非怪哉。是即其
人死亡之兆也。至于元察部将魏淑渐渐缩小。竟作婴孩。其母妻襁抱之。又渐渐长大。复还
原体。其主帅仍官之。此则怪中之怪。无关于病。故不收录。



<目录>卷六

<篇名>诸虫

属性:汪石山治一妇。每临经时。腰腹胀痛。玉户淫淫虫出。如鼠粘子状。绿色者数十枚。后
经水随至。其夫问故。汪曰。厥阴风木生虫。妇人血海属于厥阴。此必风木自甚。兼脾胃湿
热而然也。正如春夏之交。木盛湿热之时而生诸虫是也。宜清厥阴湿热。即令以酒煮黄连为
君。白术、香附为臣。研末粥丸。空腹吞之。月余经至。无虫。且妊矣。
〔附〕休宁西山金举人。病小腹痛甚。百药不效。一医为灸关元十余壮。次日茎中淫淫
而痒。视之有虫出。以手扯去之。虫长五六寸。连日出虫七条。痛不复作。初甚惊恐。旋即
绝迹。此因其人善饮御内。膀胱不无湿热。遇有留血瘀浊。则附形蒸化为虫矣。虫为艾火所
攻。势不能容。故从溺孔出也。以是知痨虫寸白虫。皆由内之湿热蒸郁而生。非是外至者也
又吴茭山治一产后。恶露不通。小腹结块疼痛。寒热如疟。用琥珀膏贴之。块 而虫从阴
户出。亦云。尿胞湿热生虫。
张景岳曰。一人患心腹大痛。或止或作。痛不可忍。凡用去积行气等药。百方不效。但
于痛极时。须用拳捶之。痛得少止。莫测其故。忽一胡僧见之。曰。余能治也。令病者先食
香饵。继进一丸。打下一硬嘴异虫。遂愈。此因虫啮肠脏。所以痛极。捶之则五内震动。虫
亦畏而敛伏。不捶则虫得自由。所以复作。此亦验虫奇法。
震按古人论虫病。皆以为湿热所生。然景岳治胡宅小儿呕泻吐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