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之三\杂症

<篇名>口病

属性: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胃脉挟口环唇。大肠脉还出挟口。厥阴脉
下颊里环唇内。又皆统之于脾矣。独其邪之所侵。火热则赤。木乘则青。气
虚则白。火极似水则焦黑。水极似火则裂坼。一寒一热。判若天渊。胃热脉
洪。责于心火。内炽脾虚。脉弱本于阴寒上逼。清胃凉膈。所以彻热。附子理
中。所以温里。今人一见唇焦。便指为热。不知中气虚寒。饮食不进。中焦失
守。无根之火。逼而上浮。若以寒凉投之。则火愈不归。而食愈不进。惟人参
理中。温其中气。火奠厥位。而唇口坼裂。如久旱逢霖。立时润泽矣。至乃舌
为心苗。脾之络。连舌本。散舌下。肾之脉。亦系舌本。伤寒家验舌苔。以焦黑
为胃热。为水枯。则本此。若别口味之辛甘咸苦酸。以察五脏之热。尤其显
白者。则各以其脏治之。斯善耳。要之二阳之病发心脾。火土子母相关。岂浅鲜哉。
一口病实热。脉洪数有力者。用清胃汤。
一口病饮食不进。脉微细软弱者。用人参理中汤。或归脾汤加炮姜。
一谋虑不决。上为口糜。用逍遥散。或升阳散火汤。大肠移热。用秦艽升麻汤。
清胃伤 治胃火血燥唇裂。或为茧唇。或牙龈溃烂作痛。
黄连(炒) 生地黄 升麻(各一钱) 当归(一钱二分) 牡丹皮(八分)
水煎。



<目录>卷之三\杂症

<篇名>齿病

属性:五行之用。无在不彰。天一生水。水之凝者为石。其至坚者为金。而石可砻
物。金能断物。在人则齿应之。齿者胃之标。骨之余。上龈属胃。胃为艮土。故
止而不动。下龈属大肠。大肠主庚金。故动而不休。齿禀其气。无物不摧。此
造化之微。不可测也。肾中有水有火。足阳明喜寒畏热。手阳明喜热畏寒。
其气不齐。凡齿落动摇。主肾。齿龈肿溃。主胃与大肠。其间有风寒乘之。湿
热侵之。疳虫蚀之。或散或清。或荡涤。法亦不等。然必以寒热兼济。药乃有
效者何也。缘水火不可偏废。一胜则一负。土不可燥。金不可寒。即其所喜
所畏。可得用药之权衡。如细辛。少阴之热药也。黄柏。太阳之寒药也。专用
之。则各主一病。合用之。则止牙疼于俄顷。凡祛风解热凉血剂中。皆不可
缺。至真阴亏而水不足。元气伤而火有余。或益水中之火。或滋火中之水
溯厥原而疗之。能以常格论哉。
一东垣治刘经历之内。齿痛不可忍。须骑马外行。口吸凉风则痛止。至家
复作。乃湿热为邪。足阳明多血多气。加以膏粱之味助之所致。因立方。
不须骑马。当令风寒之气。生于齿间。黄连胡桐泪之苦寒。薄荷叶荆芥
穗之辛凉。四味相合而作风寒之气。治湿热为主。新升麻之苦平。行阳
明经为使。羊 骨灰补之为佐。麝香少许为引。细末擦之。痛减半。又以
调胃承气去硝加黄连治其本。下三两行。痛不复作。
一齿恶寒热。或虫疳龈肿。出血痛秽。皆手足阳明。外感风寒。内蕴湿热。风
寒。用荆防汤。湿热。用清胃散。甚则承气汤。
一牙齿动摇脱落。本足少阴经。用六味丸。火衰者。八味丸。还少丹。七情所伤。随症调之。
一风毒牙痛。或大寒所犯。用独活散。
\x荆防汤\x 治畏寒畏热。
防风 荆芥 生地 枳壳 葛根(各一钱) 细辛(三分) 蔓荆子(七分焙研) 黄柏(五分酒炒黑)
水煎。
\x清胃汤\x 治龈肿溃烂。
生地(一钱半) 石膏(二钱) 升麻(五分) 丹皮 防风 枳壳(各一钱)
水煎。
下龈甚者。加芍药、黄芩。
\x凉膈散\x 治胃有实热。
大黄(酒蒸) 朴硝 甘草 山栀(炒黑) 黄芩 薄荷(各一两) 连翘(四两)
为末。每服五七钱。水煎。
\x独活散\x
独活 川芎 羌活 防风(各五分) 细辛 荆芥 薄荷 生地黄(各二钱)
每服五钱。水煎。
丹溪治小儿走马牙疳。床一齐腐烂即死。用妇人尿桶中白垢。火 一钱。入铜绿三分。麝香
一分半。敷之立效。
立斋治中气亏损。牙齿作病。用补中益气、归脾二汤。加酒炒黑黄柏。



<目录>卷之三\杂症

<篇名>喉痹

属性:龙潜于海。雷藏泽中。则天以清。地以宁耳。及其发也。阴霾四际。光焰烛天。天气闭塞。
地气冒明。所谓龙雷之火。迅不及掩。其势疾暴可畏。一至风恬雨霁。则无所施其威矣。人之喉
主天气。咽主地气。为身中之橐 。水谷之道路。使无风火相扇。则金空而鸣。谷虚而纳。何窒
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