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汤。为太阳经正药。余所以谆谆慎之者。盖非其时。非其经。非其
人之质足以当之。鲜不为害。请勿轻试。为天下幸甚。
\x治验\x
一友积劳后。感寒发热。医者不审。以麻黄汤进。目赤鼻衄。痰中带血。继以
小柴胡汤。舌干乏津。余诊之。脉来虚数无力。乃劳倦而兼阴虚候也。误
投热药。能不动血而竭其液耶。连进地黄汤三剂。血止而神尚未清。用
生脉散及归脾汤去 术投之。神虽安而舌仍不生津。予曰。肾主五液。
而肺为生化之源。滋阴益气。两不见效。何也。余熟思之。乃悟麻黄性不
内守。服之而竟无汗。徒伤其阴。口鼻见血。而药性终未发泄。故津液不
行。予仍以生脉散固其本。用葛根陈皮引之。遂得微汗。舌果津生。后以
归脾汤六味丸而痊。
一医者素自矜负。秋月感寒。自以麻黄汤二剂饮之。目赤唇焦。裸体罔顾。
遂成坏症。
一药客感冒风寒。自谓知药。竟以麻黄五钱服之。吐血不止而毙。此二症
虽进黄连解毒犀角地黄汤。终不挽回。大可骇也。
麻黄汤
麻黄(二钱) 桂枝(一钱) 甘草(五分) 杏仁(八粒)
加姜枣水煎
九味羌活汤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 甘草 白芷 川芎 生地黄 黄芩(各一钱五分) 细辛(七分)
加姜枣水煎



<目录>卷之一\伤寒

<篇名>阳明少阳论

属性:经曰。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
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夫
同是受寒。不日一日。独日二日三日者。盖传经之邪居多。而自感者少。自
感则寒。传经则热。仲景用葛根汤小柴胡汤主二经之病。节庵一曰解肌。
一曰和解。又谓不从标本从乎中治。固知非若太阳汗之而愈也。学人其
可执乎。然二经亦有自感者。如阳明为邪。首面大肿。少阳为邪。耳前后肿。
此不从太阳传入。而发热与伤寒无异。东垣用普济消毒饮子。及鼠粘子
汤。治之。盖阳明主燥。少阳主火。非比太阳属寒水之司。故治各不同也。
按寒邪入里。未有不传阳明。乃阳明腑病。非阳明之经也。阳明者胃也。
胃为水谷之海。一受寒邪。则水谷不行。为热。为渴。为胀满。甚则谵语狂
言。皆其邪也。治之者。不可过汗以竭其液。一也不可早下以伤其阴。二
也。不可寒凉以阻其化。三也。宜以葛根平胃加减调之。若少阳一经。属
木有火。为呕。为声。为寒热往来。则以小柴胡汤为主。女子临经即谓热
入血室。甚则谵语。加生地丹皮。乃至正之法也。尤不可汗下。
一阳明传变至多。治之贵乎得宜。寒则凝而食不化。热则燥而液愈亡。故
止渴用葛粉以鼓舞胃气。胜于花粉知母。平胃用浓朴以温中州。非比
木香豆蔻。如在上用桔梗枳壳。在下用枳实青皮。而甘草调中。陈皮理
气。山楂莱菔消滞之类。虽极平和。实至当不易之常理也。然有饮食伏
于中。而不显于脉症者。有脉症似乎饮食。而实非饮食为患。乃中气虚
所致。则又当细问其病因。察其脉色舌苔。按其胸腹有无痛处。大便曾
解不解。或补或泻。出一定之见以疗之。方为得耳。
葛根汤
葛根(一钱半) 麻黄(一钱) 桂枝 芍药 甘草(各六分)
加姜枣水煎。此方治太阳无汗恶风。太阳阳明合病。如阳明腑病。不可概用。
小柴胡汤
柴胡(二钱) 黄芩 人参 半夏(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枣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汤(即前方加生地丹皮各一钱)
普济消毒饮子
黄芩(酒炒) 黄连(各八分焙) 人参 橘红 玄参
甘草(生用) 连翘 牛蒡子(炒研) 桔梗 柴胡
僵蚕(炒) 薄荷(各五分) 板蓝根 马屁勃 升麻(各二分)
水煎服。(便秘酒煨大黄一钱)
鼠粘子汤
牛蒡子(焙研) 枳壳 甘草(炙) 柴胡 连翘 黄芩 桔梗(各一钱) 薄荷叶(二钱)
水煎



<目录>卷之一\伤寒

<篇名>三阴论

属性:经言六经。而即继之曰。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此何以说也。余请以
三阴概之可乎。伤寒传入三阴。已寒变为热矣。盖太阴者脾也。其经布胃
络嗌。故邪入之。则腹满而嗌干。然经既属脾。经病则脾亦病。脾主消磨。亦
失其职。况布于胃则食不化。而腹满络于嗌。则热伤阴而嗌干。且但曰满。
则邪犹在中焦。未可遽下。故腹满平以浓朴陈皮。嗌干和以葛根枳桔。此
虽治太阴之经。实即治阳明之腑也。少阴者肾也。其经络肺系舌本。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