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全无少阳现症,面
色清
淡,不似邪滞之容。倘辨不确,作热邪治,投小白汤。(即小柴胡合白虎汤,能治温疟。)
何异鸩毒哉!此为血虚发热,其谵语乃肝燥所致,但服此方,即明予言不谬矣。八珍汤去川
芎,加黄 、枸杞、五味子、龙眼肉,一剂知二剂已。
周(二六) 发热如伤寒,全不纳食,右脉不起,左三部浮大而软,观其形痿气微,必属
劳倦伤脾;既带外感,终是轻枝薄叶,治病专贵求本,仿李东垣法,庶可挽回。
党参 黄 蒸冬术 归身 生地 麦冬 橘皮 青蒿 柴胡 炙草 姜 枣
又脉起而调,神爽能纳,惟入暮微发寒热,咳嗽。此营卫虚损,久病宜用温补。
熟地 黄 党参 蒸冬术 归身 枸杞 柴胡 桂枝 炙草
杨(二三) 外感祛,头痛畏风除,其热未解,胸闷不纳,形弱气乏,病邪半入于里。
柴胡 防风 升麻 黄芩 半夏 橘皮 北沙参 甘草 姜皮
两服痊愈。
查氏(四十) 前投消导开郁,胸前胀痛愈,畏风除;惟身热,纳食欲呕。此肝
火上逆,胃气不降所致。
半夏 橘红 郁金 丹皮 麦冬 白芍 茯苓 山栀 黄芩
两服痊愈。
陆(十七) 两脉浮大,不时发热盗汗,证属劳倦,虽当伏天亢炎,终宜补益;稍带暑邪
,岂可轻投!故辨证最贵明确。
党参 黄 归身 蒸冬术 生地黄 橘皮 炒谷芽 炙草
四服痊愈。
安儿(十三)暮秋患发热、畏风、嗳腐,脉弦数,投以消导解肌清热,两服无效∶其夜半
稍缓
,余无休时,全不思纳。改投柴、葛、石膏、黄芩、知母,两和表里,得汗旋退旋复,出入
数剂,加至石膏两余,终不去病。因诊脉紧而甚数,且七八日不大便,解肌清里不愈,必须
下之,用大承气汤,解下燥粪一块,继浊秽甚多,身热即减。至明朝起,寒战似疟,傍午热
尤甚。予思汗下之后,其病不除,由营卫二气不和,宜清淡之品;况且咳呛,即以竹叶五十
片,薄荷一钱五分,甘草三分,白粳米百粒,煎服两帖。热轻寒重,脉带虚形,色惨淡,舌
苔少而不渴,小便不热,见火无赤大之象,乃当其未寒前,一时许服。
半夏 党参 广皮 归身 黄 柴胡 升麻 防风 葛根 炙草 大枣 生姜
此方意在补脾胃,消痰涎,彻其卫阳,使不内陷。其日寒来甚微,热只二时许,口和思
纳,又下日,以黄 当归建中汤,加半夏、橘皮,服后不知病之去向矣。
沈(三二) 发热吐蛔,口燥而渴,舌心红亮,脉右弱左弦,全不纳食。此外受风寒,内
伤暑热,不是轻证,用双解法。
柴胡 葛根 知母 黄芩 白芍 花粉 楂肉 橘皮 甘草
一服热退渴止,脉和能纳。惟合眼汗即大泄,此胃家有虚热,津液不得下输,宜和营法

生地 归身 白芍 黄 麦冬 北沙参 枣仁 茯神 炙草 浮小麦
如此双感重症,两服痊愈,可见药贵对症。虽临危之疾,大气未绝,亦可应手取效也。
仲景云∶一剂知二剂已。信不我斯?所以感症投剂,至三帖后不见效验,错路无疑。



<目录>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篇名>寒热

属性:范(二八) 往来寒热,经月不解,舌赤胁痛,微咳,脉来虚大,病在血分。
小生地(一钱五分) 归身(八分) 柴胡(七分) 地骨皮(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青蒿(一钱) 桑叶(一钱)
因有盗汗,加姜、枣。
陆(二十) 日发寒热数次,入夜单热,口苦发渴,头目俱痛。诊脉左弦右长,胸闷背板
。此正秋分以后,伏邪欲泄,为新寒束缚,似疟非疟,属三阳合病,汇而治之。
柴胡(一钱) 葛根(一钱) 紫苏(一钱) 羌活(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橘皮(一钱)
甘草(四分) 老姜(二片) 大枣(二枚)
服下汗出如蒸,诸病俱松;再服汗如前,外症尽退。尚有微热,口苦而渴,此汗泄太过

生地(四钱) 麦冬(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 川斛(三钱) 青蒿(一
钱) 甘草(四分) 南枣(两枚) 浮小麦(二钱)
两服痊愈。
僧(五八)倏寒倏热,咳呛气急冷汗。前医误作虚治,投人参、熟地,反见神昏谵语。
时有
客僧见源师,知余医理明确,放舟相邀。才按六部,即欲予决生死。切其脉浮弦,此风邪客
肺,气不得泄,以致气急冷汗。自述初起吐泻发渴,小便短涩,自宜分利,如何遽补;若证
候果虚,参、地何反添病邪。宜用轻剂,疏通肺气。
杏仁 香豉 薄荷 前胡 连翘 山栀 橘红 通草
两服而愈。
盛(三一)齿痛颈肿,舌绛寒热,属风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