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俱痛,脉浮紧,舌淡黄,此感受天气暴寒也。人
感其气,卫气不行,即伤寒病热之症。麻黄汤既不敢服,只得权宜以应之,与香苏合葱豉法

紫苏 香豉 羌活 当归 橘皮 香附 炙草 生姜 大枣 葱头



<目录>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篇名>暑

属性:周(十八) 入暮热甚,心烦不寐,形体骤消,舌白面暗,两脉小数,胸前痞满,此暑邪
已入
血分,血为阴,故暮夜发热。在气分则渴,今在血分,故不渴。黄芩、知母虽能逐热,而心
胸之邪,非黄连不能除,故南阳小陷胸法加减之。
川连(一钱) 栝蒌仁(四钱) 枳实(一钱磨冲) 鲜生地(四钱) 丹皮(一钱五分) 郁金(
一钱五分) 通草(七分)
又两服热退安眠,小便清矣。惟胃口被暑热消烁,未能遽健,改用芳香醒胃,甘寒养津

麦冬(二钱) 花粉(二钱) 鲜石斛(四钱) 茯苓(二钱) 橘红(六分) 白蔻仁(五分)
沈(二二) 呕血发热,胸闷自汗,脉虚大而数,此属暑伤肺络。暑伤气分脉虚,今又伤
络,故脉大而数。议与凉血清暑法。
盐水炒香豉(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焦山栀(三钱) 广郁金(二钱) 飞滑石(三钱荷
叶包) 醋炒,丹皮(一钱五分) 冬桑叶(一钱五分) 生甘草(四分)
又,脉静身凉血止,见风略觉洒淅,气被暑伤,卫失外护,其畏风宜矣。余历吐血一症
,多有六淫致病者,虽非真阴失守之比,然切宜保养,以冀复元。
北沙参(二钱) 麦冬(二钱) 冬桑叶(二钱) 丹皮(一钱) 茯神(一钱五分) 枣仁(一
钱五分) 南枣肉(二钱) 淮小麦(一钱五分) 山栀(一钱五分)
陆(二三)暑风上冒,头痛脘闷,咳嗽痰多,脉右弦滑,与凉散兼化痰法。
光杏仁(三钱) 苏薄荷(一钱) 射干(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橘红(八分) 栝蒌皮(一
钱五分) 飞滑石(三钱) 生甘草(三分)
两服愈。
王 吸受暑邪,中脘胀闷。
香豉 杏仁 郁金 栝蒌皮 连翘 益元散 丝瓜叶
一服愈。
僧(三三)脘闷,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咳呛见红,两脉虚数。此暑邪内伏,至深秋
发动,始伤气分,久损血分矣。既非阴亏火升,滋补当忌。
光杏仁(三钱) 通草(八分) 橘红(八分盐水炒) 飞滑石(二分) 连翘(一钱五分) 黑山
栀(一钱五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 甘草(四分)
童便一杯冲。
又两服脉缓身凉血止,唯气大口燥未平,前方清解,今用清养,立方用意,只更一字,
自然有先后之分。
北沙参(三钱) 麦冬(一钱) 花粉 青蒿子(五分) 广皮(五分盐水炒) 鲜石斛(一钱
五分) 荷梗(七寸) 鲜枇杷叶(三钱去毛)
周(十四) 病热旬日,形瘦神呆,心烦不寐,汗泄口燥,便赤气浊,两脉沉细欲绝。此
属伏暑
重症,古称暑伤心,故烦而不寐;暑邪从口鼻吸受,先伤气分,肺为百脉所朝,是为气母。
因受暑热消烁,故脉伏而细。乃庚金逢暑必伏之意,其形脉虽似大虚,切审口燥,思凉饮,
小便短赤,生脉白虎合剂,最对是症。若龙、牡、归、地,滋腻镇摄,暑邪何由得解?
西洋参(三钱) 麦冬(二钱) 通草(七分) 石膏(八分) 知母(一钱五分) 飞滑石(三
钱) 甘草(四分) 竹叶(七片) 白粳米(一撮)
陆(二八) 气急胸闷,发热口渴,小便短赤,中暑之症。
石膏(五钱) 麦冬(二钱) 杏仁(二钱) 通草(七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 郁金(一钱
五分) 滑石(二钱) 丝瓜叶(一片)
一服病已脱然,彼以效验神速,大有妙处。接服一剂,竟致胸中气逆,痰喘有声。因方
内有
石膏一味,能寒肺气,过服陷秋降之令,气不外泄,则逆于内,故当盛暑,绝无汗出,反见
多痰。
杏仁 薄荷 防风 桔梗 橘红 苏子
朱(三三) 从前吸受暑邪,热炽发渴,恣啖西瓜;热渴稍解,而腹胀足重,不思纳食,
脉细,舌白,呼吸窒滞,气分受病无疑,调治失宜,必成鼓胀。
杏仁 橘红 通草 郁金 连翘 苏梗 茯苓皮 淡竹叶
又三服,病减大半,惟气短未平,原方加北沙参、枇杷叶。
王(四十) 暑邪内伏,风寒外侵,头疼恶寒,身热冷汗,口臭便赤,大腹胀满;已历四
旬,纳食无几,形瘦神呆,岂是小恙?用河间桂苓甘露饮加减。
石膏(四钱) 滑石(一钱五分) 桂枝(五分) 小川连(六分) 茯苓(一钱五分) 橘皮(
一钱) 浓朴(一钱)通草(七分) 甘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