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1-原要论-第7页

葛(一钱) 大力(五钱) 郁金(二钱) 山栀(四 钱) 生甘草(二钱) 桔梗(二钱)
甚者加黄芩、茅根汁。若疹已出透而衄血者。
黄连(八分) 黄芩(一两) 黄柏(二钱) 山栀(四钱) 丹皮(三钱) 元参(五钱) 生甘草(
二钱) 桔梗(二钱) 花粉(一钱)
或加茅根汁,或加生地、麦冬。又衄后火气已清方。
生地(二钱) 麦冬(三钱) 元参(二钱) 当归(二钱)
一疹中头痛身疼者,此内之火毒,与外之风寒相结不散,宜疏解。
羌活(三钱) 防风(一钱) 荆芥(二钱) 大力(四钱) 蝉衣(一钱) 前胡(三钱) 桔梗(二 钱) 干葛(二钱) 苏叶(一钱) 木通(八分) 川芎(八分)
一疹中腰疼,因气滞血凝脾肾二经,外感内伤所致。
青皮(一钱) 红花(一钱) 大力(三钱) 羌活(一钱) 防风(一钱) 荆芥(三钱) 苏叶(一 钱) 前胡(二钱) 桔梗(一钱) 木通(一钱)
又方 枳壳(一钱) 黄芩(二钱) 山栀(三钱) 麦冬(三钱) 当归(一钱) 川芎(八分) 郁金(一 钱) 青皮(一钱) 陈皮(一钱) 木通(一钱) 连翘(二钱)
一疹没腹痛,与未出透,皆不谨起居,或 食冷物,或冒风寒,以致寒热相激而痛。
治未出透而痛方。
羌活(二钱) 防风(二钱) 荆芥(二钱) 苏叶(一钱) 大力(三钱) 陈皮(二钱) 青皮(一 钱) 前胡(二钱) 桔梗(一钱) 枳壳(二钱) 木通(一钱)
治疹已出透腹痛。
陈皮(一钱) 枳壳(二钱) 苏叶(一钱) 杏仁(二钱) 黄芩(三钱) 桔梗(一钱) 木通(二 钱) 生甘草(一钱)
一疹后齿腮肿痛,口角流涎之症。
黄芩(一两) 黄连(一钱) 石膏(二两) 元参(一两) 大力(三钱) 生甘草(一钱) 荆芥(三 钱) 桔梗(一钱) 防风(二钱) 白芷(一钱) 川芎(八分)
一、疹后牙疳,根有血出肿烂。
生地(三钱) 元参(一钱) 黄连(一钱) 麦冬(三钱) 生甘草(二钱) 花粉(三钱) 丹皮(二 钱) 葛根(一钱) 荆芥(二钱) 石膏(一两) 知母(三钱) 枳壳(二钱)
一疹后牙疳,是胃热未清,以致火毒上炎。
黄芩(一两) 黄连(一钱) 石膏(二两) 花粉(一两) 知母(二钱) 生甘草(一钱) 元参(四 钱) 荆芥(三钱) 桔梗(二钱) 大力(四钱) 升麻(一钱) 山豆根(二钱) 射干(一钱)
一疹后咳嗽口破。
麦冬(三钱) 桔梗(二钱) 花粉(八钱) 知母(三钱) 元参(三钱) 荆芥(二钱) 大力(五 钱) 山豆根(三钱) 射干(二钱) 连翘(五钱) 薄荷(二钱)
或加 黄连(八分) 石膏(一两) 黄芩(八钱)
一疹后焦烂。
蕤仁(二钱) 薄荷(一钱) 甘菊(一钱) 柴胡(一钱) 决明(一钱) 大力(五钱) 黄连(一 钱) 黄芩(二两) 山栀(五钱) 生甘草(二钱) 花粉(八钱) 干葛(四钱)
或加 石膏(三两) 桔梗(二钱) 蒌仁(二两) 大黄(一两) 荆芥(三钱)
一疹后目疾药味。
羌活 防风 干葛 薄荷 柴胡 桔梗 草决明 川芎 黄连 大力 花粉 山栀 生甘草 当归 生 地甘菊 木贼 蒙花 谷精草 初二剂当去黄连、生地,后去羌活、防风。若有稍明,照根据此方,加黄芩、石膏、升麻、胆草、蒌仁。
一、疹出十二三日,又发红黑疔,小儿能自手指拔去,疔不痛痒者,急以解毒拔疔丹。使毒火尽退而愈。
礞石( ,五钱) 黄芩(二两) 木香(一钱五分) 元明粉(五钱) 沉香(一钱五分) 大黄(二两)
共研末,朱砂为衣,作丸服。
独枣汤 治疹后牙龈烂,用干红枣二枚,雄黄一块,入枣内,烧灰存性研末,米泔水煎服。入盐少许,漱口即愈。
一疹后中气虚弱,乍寒乍热,是阴血虚也。
当归(二钱) 生地(一钱) 麦冬(二十粒) 元参(三钱) 生甘草(八分) 黄芩(一两) 生山 栀(三钱) 丹皮(三钱) 白芍药(一钱) 黄连(八分) 花粉(三钱) 桔梗(二钱) 骨皮(一钱)
一疹未出而乍寒乍热,是毒未透发,用疏托。
升麻(一钱) 干葛(二钱) 荆芥(一钱) 蝉蜕(一钱) 大力(二钱) 前胡(二钱) 桔梗(二 钱) 苏叶(一钱) 防风(二钱) 橘红(八分) 通草(一钱)
或少加麻黄、葱白。
一疹已出,复乍寒乍热,二便短赤,是余毒未尽,用凉解。
黄芩(一两) 黄连(八分) 石膏(一两) 山栀(四钱) 大黄(一两) 生甘草(八分) 荆芥(一 钱) 大力(一钱) 陈皮(一钱) 枳壳(四分) 贝母(三分) 杏仁(一钱) 花粉(五分)
木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