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88-原机启微-第13页

柏(三分)
生地黄(二分) 麻黄(五分) 升麻(五分) 白术(一分) 苍术(二分) 生甘草(一分) 吴茱萸(半分) 陈 皮(二分) 红花(半分) 苏木(一分) 当归(三分) 连翘(三分) 防风(五分) 川芎(二分) 葛根 (一分) 柴胡(二分)
上方,功非独能于目,盖专于斑者而置也。今以治斑之剂治目者,以其毒尚炽盛,又傍 害于目也。夫斑疹之发,初则膀胱壬水克小肠丙火,羌活、 本,乃治足太阳之药,次则肾 经癸水又克心火,细辛主少阴之药,故为君;终则二火炽盛,反制寒水,故用黄连、黄芩、
黄柏以疗二火,酒制者,反治也,生地黄益肾水,故为臣;麻黄、防风、川芎。升发阳气、祛 诸风邪,葛根、柴胡。解利邪毒,升麻散诸郁结,白术、苍术。除湿和胃,生甘草大退诸热,故 为佐;气不得上下,吴茱萸、陈皮通之,血不得流行,苏木、红花顺之,当归愈恶疮,连翘 除客热,故为使。此方君臣佐使,逆从反正,用药治法俱备,通造化明药性者能知也。如未 见斑疹之前,小儿耳尖冷,呵欠,睡中惊,嚏喷,眼涩,知其必出斑者,急以此药投之。甚 者则稀,稀者立已,已后无二出之患。
\x茯苓燥湿汤\x 治小儿易饥而渴,瘦瘠,腹胀下利,作HT HT 声,目病生翳,睫闭不 开,眵泪如糊,久而脓流,俗谓之疳毒眼。
甘草(炙,二分) 人参(一分) 柴胡(四分) 白术(二分) 枳壳(麸炒,二分) 苍术(三分) 茯苓(二 分) 泽泻(一分半) 前胡(三分) 川芎(三分半) 薄荷叶(二分) 羌活(三分半) 独活(三分) 蔓荆子 (二分)
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稍热服。
上方,为小儿寒暑饮食不调而酿成此症。夫寒暑饮食不节,皆能伤动脾胃,脾胃阴阳之 会元也。故清阳下而不升,浊阴上而不降。今以白术、人参,先补脾胃为君;柴胡、甘草、
枳壳,辅上药补脾胃为臣;苍术燥湿,茯苓、泽泻导浊阴下降为佐;然后以羌活、独活、防 风、蔓荆子、前胡、川芎、薄荷诸主风药以胜湿,引清阳上升为使。此正治神效之法也。
\x升麻龙胆草饮子\x 治小儿疳眼,流脓生翳,湿热为病。
升麻(二钱) 羌活(三钱) 麻黄(一钱半) 炙草 谷精草 蛇蜕(各半钱) 龙胆草(三钱) 川郁金 半钱) 黄芩(炒,一钱) 青蛤粉(三钱)
为细末。每服二钱,热茶清浓调服。
上方君以升麻,足阳明胃足太阴脾也;臣以羌活、麻黄,风能胜湿也;佐以甘草,承和 上下,谷精草明目退翳,蛇蜕主小儿惊疳等疾;使以青蛤粉,治疳止利,川郁金破血,龙胆 草疗眼中诸疾,黄芩除上热,目内赤肿,火炒者妙,龙胆草性已苦寒,恐重之,则又过于寒 也。
<目录>附录<篇名>论目为血脉之宗属性:《内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针经》曰∶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 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则 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 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 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岐,故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荣卫魂 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发于阴,白眼赤脉 发于阳,故阴阳合传而为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 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东垣曰∶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 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气上散于目而为精,其气走于耳而为听。因心烦事冗,饮 食失节,劳役过度,致脾胃虚弱,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失明则日 月不明矣。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 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 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包络也,主百病,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又因邪 气所并而损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 也。
按∶此论目为脏腑血脉精气之宗,至为详悉。岂但世俗拘之于五轮八廓而已也。
<目录>附录<篇名>论目昏赤肿翳膜皆属于热属性:《原病式》曰∶目昧不明,目赤肿痛,翳膜 疡,皆为热也。及目膜,俗谓之眼黑,亦 为热也。或平白目无所见者,热气郁之甚也。或言目昧为肝肾虚冷者,误也。是以妄谓肝生 于目,肾主瞳子,故妄言目昧为虚而冷也。然肾水,冬阴也,虚则当热;肝木,春阳也,虚 则当冷。肾阴肝阳,岂能同虚而为冷者欤。或通言肝肾之中,阴实阳虚,而无由目昧也。俗 妄谓肝肾之气衰少,而不能至于目也。不知经言热甚目瞑,眼黑也,岂由寒尔。又考仲景言 伤寒病,热极则不识人,乃目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