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x【滋阴化气汤】\x治因服热药过多。小便不利。或脐下闷痛不可忍。服诸药不效者。如昼不 通者加知母。
黄连(炒) 黄柏(炒)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
论曰。问此如何得利。答曰。无阳者阴无以生。无阴者阳无以化。又云。膀胱者津液之府。气 化则能出焉。因服热药过度。乃亡阴也。二药助阴。使气得化。故小便得以通也。或以滋肾丸服之 。其效更速。
\x【红秫散】\x治小便不通。上喘。(张文叔传。大妙)
蓄(一两半) 灯草(一百根) 红秫黍根(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用河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x【立效散】\x治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亦宜服之 。
甘草(炙。二钱) 山栀子(去皮。炒。半两) 瞿麦穗(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心五十茎。生姜五七片,同煎至七 分。时时温服。不拘时候。
\x【海金砂散】\x治小便淋涩。及下焦湿热。气不施化。或五种淋疾。癃闭不通。
木通 海金砂(研) 滑石 通草 瞿麦穗(各半两) 杏仁(去皮尖炒。一两)
上六味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草二十茎。煎至七分。去渣。温服。食前。
\x【琥珀散】\x治五种淋涩疼痛。小便有脓血出。
琥珀(一两。研) 没药(一两。研) 海金砂(一两。研) 蒲黄(一两。研)
上四味为末。每服三钱。食前。用通草煎汤调下。日进二服。
\x【葵花散】\x治小便淋沥。经验。
葵花根(一撮。洗净)
上锉碎。用水煎五七沸服。
\x【灸法】\x治小便淋涩不通。用食盐不以多少。炒热放温。填脐中。却以艾灸七壮。小便自 出。艾炷如箸头大。
<目录>卷十七\胞痹门(治小便不利。并溺附)
<篇名>淋痛治验属性:\x【参苓琥珀汤】\x中统三年六月中。黄明之小便淋。茎中痛不可忍。相引胁下痛。制此服之 。大效。
人参(五分) 茯苓(去皮。四分) 川楝子(去核。锉炒。一钱) 琥珀(三分)
生甘草(一钱) 玄胡索(七分) 泽泻 柴胡 当归梢(各三分)
上九味 咀。都作一服。用长流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x【水芝丸】\x治下焦真气虚弱。小便频多。日夜无度。此方得之于高丽国王。
莲实(去皮。不以多少。先以好酒浸一二宿。用猪肚一个。却将酒浸莲实入在内。用水煮熟。
取出将莲实切开。于火上焙干秤用)
上为末。醋糊丸如鸡头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空心食前。
<目录>卷十七\胞痹门(治小便不利。并溺附)
<篇名>小便数而欠属性:中书右丞合刺合孙。病小便数而欠。日夜约去二十余行。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至 元癸未季春下旬。予奉圣旨治之。遂往诊视。脉得沉缓。时时带数。尝记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 概而论也。若津液偏 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宜分利而已。若热搏下焦津液。则热湿而不行。二也。
必渗泄则愈。若脾胃气涩。不能通利水道下输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顺气令施化而出也。今右丞 平素膏粱。湿热内蓄。不得施化。膀胱窍涩。是以起数而见少也。非渗泄分利。则不能快利。遂处 一方。名曰茯苓琥珀汤。内经曰。甘缓而淡渗。热搏津液内蓄。脐胀腹满。当须缓之泄之。必以甘 淡为主。是用茯苓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窍。猪苓、琥珀之淡以渗泄而利水道。故用三味为臣、
脾恶湿。湿气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用甘为助。故以甘草、白术为佐。咸入肾。咸味下 泄为阴。泽泻之咸以泻伏水。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湿润燥 。此为因用。故以二物为使。煎用长流甘澜水。使不助其肾气。大作汤剂。令直达于下而急速也。
两服减半。旬日良愈。
\x【茯苓琥珀汤】\x 茯苓(去皮) 琥珀 白术(各半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七钱) 木猪苓(半两。去皮) 甘草(炙) 桂(去皮。各三钱)
上八味为末。每服五钱。用长流甘澜水煎一盏。调下。空心食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目录>卷十八\妇人门<篇名>调经顺气属性:\x【加减四物汤】\x治胎前产后腹痛。及月事不调。或亡血去多。或恶露不下。妇人一切疾证 。
当归 白芍 熟地黄 川芎(各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带热服。无时。日进二服三服。平常产乳。
服至三腊。如虚弱者。至一月止。○妊妇下血。加阿胶末一钱。艾叶五七片。○因虚致血热。热与 血搏。口干欲饮水。加麦门冬三分。栝蒌根一两。○血崩。加地黄、蒲黄各一两。○恶露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