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83-卫生宝鉴-第39页

咽喉中。若大肿痛。左右有红。或只一壁红紫长大。而水米不下。用 此药一钱、朴硝一钱匕和匀。干糁、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肿。或有小白头疮。用此药一钱匕。
白矾半钱。细研如粉和匀。干糁之。
\x【玄参散】\x治悬痈肿痛不可食。
玄参(一两) 升麻 射干 大黄(各半两)
甘草(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放温。时时含咽。良验。
\x【增损如圣汤】\x治风热上攻。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闷肿痛。并皆治之。
桔梗(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防风(半两) 枳壳(汤浸去穣。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渣。入酥如枣许。搅匀。温服食后。
\x【二奇汤】\x治感寒语声不出。
桔梗(三两。蜜拌甑蒸) 甘草(二两。半生半炒) 诃子(大者四个。去核。两个炮。两 个生)
上为末。每服十钱匕。入砂糖一小块。水五盏。煎至三盏。时时细呷。一日服尽。其声速出。
\x【玉粉丸】\x治冬月寒痰结。咽喉不利。语音不出。针经云。寒气客于会厌。卒然如哑。宜 服玉粉丸。
桂(一字) 草乌(一字。炒) 半夏(洗。五钱)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鸡头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多年不愈者亦效。
\x【开关散】\x治缠喉风气息不通。
白僵蚕(直者。炒去丝嘴) 枯白矾(各等分)
上二味。为末。每服三钱。生姜蜜水一盏调下。细细服之。不拘时候。
\x【备急如圣散】\x治时气缠喉风。渐入咽喉。闭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雄黄(研。生用) 白矾(飞) 藜芦(浓者。去皮用仁。生用)
猪牙皂角(去皮弦。各等分)
上四味为末。每用一豆大。鼻内 之。立见效。
\x【解毒雄黄丸】\x治缠喉风及急喉痹。
郁金 雄黄(各一两) 巴豆(去。皮膜。研出油。十四枚)
上为末。醋糊为丸绿豆大。用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涎。立便苏省。未吐再服。
<目录>卷十一\咽喉口齿门<篇名>肺热喉腥治验属性:梁济民因膏粱而饮。因劳心过度。肺气有伤。以致气出腥臭。唾涕稠粘。口舌干燥。以加减泻白散 主之。难经云。心主五臭。入肺为腥臭。此其一也。
\x【加减泻白散】\x 桑白皮(三钱) 桔梗(二钱) 地骨皮 甘草(炙。各一钱半)
知母(七分) 麦门冬 黄芩(各五分) 五味子(二十个)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忌酒面辛热之物。日进二服。论曰。
梁氏膏粱之子。因洪饮大热之气所伤。滋溢心火。刑于肺金。故以桑白皮、地骨皮苦微寒降肺中 伏火而补气。用以为君。黄芩、知母苦寒。治气息腥臭。清利肺气。用以为臣。肺欲收、急食酸以 收之。五味子之酸温以收肺气。麦门冬甘苦寒、治涕唾稠粘、口舌干燥。用以为佐。桔梗体轻辛温 。治痰逆、利咽膈。为使也。
<目录>卷十一\咽喉口齿门<篇名>口糜论并治法方属性:逆调论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心胃壅热。水谷不转。下传小肠。以导赤散 去小肠。热五苓散泻膀胱热。故以导赤散、调五苓散主之。
\x【胡黄连散】\x治口糜。(麻孝卿传)
胡黄连(五分) 细辛 宣黄连(各三钱) 藿香(一钱)
上四味为末。每用半钱。干糁口内。漱千漱吐之。
\x【绿袍散】\x治老幼口疮。多时不效者。
黄柏(四两) 甘草(炙。二两) 青黛(一两)
上先杵二味为末。入青黛同研匀。每用半钱。干糁口内。忌醋、酱、盐一二日。
\x【黄连升麻散】\x治口舌生疮。
升麻(一两半) 黄连(七钱半)
上为末。绵裹含。咽汁。
\x【多效散】\x治唇紧疼及疮。
诃子肉 五倍子(各等分)
上为末。用少许干粘唇上。立效。
\x【红芍药散】\x歌曰 心病口疮。 紫桔红苍。 三钱四两。五服安康。
上用紫菀、桔梗、红芍药、苍术等分为末。羊肝四两。批开糁药三钱。麻扎定。火内烧令香熟 。空心食之。大效。后用白汤下。
\x【遗山牢牙散】\x王汉卿所传方。云折太守得之于李节使。折得此方。九十余岁。牙齿都 不曾疏豁。及无疼 痛。汉卿今八十九岁。食肉能齿决之。知此方如神也。
茯苓 石膏 龙骨(各一两) 寒水石 白芷(各半两) 细辛(三钱) 石燕子(大者一枚。小者用一对)
上七味为末。早辰用药刷牙。晚亦如之。
\x【玉池散】\x治风蛀牙疼、肿痛。
当归 本 地骨皮 防风 白芷 槐花 川芎 甘草 升麻 细辛(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少许揩牙。痛甚即取二钱。水一盏半。黑豆半合。生姜三片。煎至一盏。稍温 漱口。候冷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