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云。湿胜则濡泄。甲乙经云。寒气客于下焦。传为濡泄。夫脾为五脏之至阴。其性恶寒湿
。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
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泄。法当除湿利小便也。对金饮子主之。
\x【对金饮子】\x
平胃散(五钱) 五苓散(二钱半) 草豆蔻(面裹煨。五钱)
上相合作四服。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两个。煎一盏。去渣。温服食前。(上都七月间。史丞
相有此疾。三服而愈)



<目录>卷十六\泄痢门

<篇名>飧泄

属性: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曰。久风入胃中。则为肠风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气冲和
。以化为事。今清气下降而不升。则风邪久而干胃。是木贼土也。故冲和之气不能化。而令物完
出。谓之飧泄。或饮食太过。肠
胃所伤。亦致米谷不化。此俗呼水谷利也。法当下者举之而消克之也。加减木香散主之。
\x【加减木香散】\x
木香 良姜 升麻(去腐) 人参(去芦)
槟榔(各二钱半) 神曲(炒。二钱) 肉豆蔻 吴茱萸(泡)
缩砂仁 干姜(炮) 陈皮(各半钱)
上十一味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宜加白术。



<目录>卷十六\泄痢门

<篇名>痢疾

属性:内经曰。脓血稠粘。皆属于火。夫太阴主泻。少阴主痢。是先泄而亡津液。火就燥。肾恶燥。
居下焦血分。其受邪者。故便脓血也。然青白为寒。赤黄为热。宜须两审。治热以坚中丸、豆蔻香
连丸。治寒以白胶香散。或多热少寒。水煮木香膏。虚滑频数。宜止滑。宜养脏汤。病气大退。正
气未复。当补脾。且如泻痢止。脾胃虚。难任饮食。不可一概用克伐之剂。若补养其脾。胃气足。
自然能饮食。宜钱氏方中异功散。设或喜嗜饮食太过。有伤脾胃。而心腹痞满。呕逆恶心。则不拘
此例。当权用橘皮枳术丸。一服得快勿再服。若饮食调节无伤。则胃气和平矣。
\x【坚中丸】\x治脾胃受湿。滑泄注下。
黄连(去须) 黄柏 赤茯苓(去皮) 泽泻
白术(各一两) 陈皮 肉豆蔻 人参
白芍药 官桂 半夏曲(各半两)
上十一味为末。汤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前。
\x【纯阳真人养脏汤】\x治下痢赤白。
人参 当归 白术(各六钱) 官桂
甘草(各八钱) 肉豆蔻(半两) 木香(一两六钱) 诃子(一两二钱)
白芍药(一两六钱) 罂粟壳(三两六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
\x【水煮木香膏】\x治脾胃受湿。脏腑滑泄。腹中疼痛。日夜无度。肠鸣水声。不思饮食。每
欲痢时。里急后重。或下赤白。或便脓血。并皆治之。
御米壳(蜜水浸湿炒黄。六两) 乳香(研) 肉豆蔻
缩砂(各一两半) 当归 白芍药 木香
丁香 诃子皮 藿香 黄连(去须)
青皮(去白。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甘草(炙) 浓朴(姜制)
陈皮(各一两) 枳实(麸炒。半两)
上十七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枣一枚擘开。煎至七分。和渣。稍热
。食前服。
丁巳年八月。从军过邓。时值霖雨。民多痢疾。遂得白术安胃散、圣饼子。于高仲宽处传之。用
之多效。故录于此。
\x【白术安胃散】\x治一切泻痢。无问脓血相杂。里急后重。窘痛。日夜无度。及治小肠气痛
。妇人脐下虚冷。并产后儿枕块痛。亦治产后虚弱。寒热不止者。
御米壳(三两。去顶带。蜜拌炒) 茯苓(去皮) 车前子
白术(各一两) 乌梅肉 五味子(各半两)
上六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之。
\x【圣饼子】\x治泻痢赤白。脐腹撮痛。久不愈者。
定粉 密陀僧 舶上硫黄(各三钱) 黄丹(二钱) 轻粉(少许)
上五味为末。入白面四钱匕。滴水丸如指头大。捻成饼。阴干。食前温浆水磨下。大便黑色为
效。
\x【南白胶香散】\x治脾胃虚寒。滑肠久泻。脐腹疼痛无休止时。
御米壳(四两。醋炒) 龙骨 南白胶香(各三两) 甘草(七钱。炙)
干姜(半两。炮)
上五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忌冷物伤胃。
\x【豆蔻燥肠丸】\x治沉寒涸冷泄痢。腹痛后重。
附子(炮。去皮) 赤石脂(各一两) 舶上硫黄 良姜(切炒)
肉豆蔻 干姜(各半两。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