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味酸微寒。酸。收也。
泄也。津液不逮。收而
行之。是以桂芍药为佐。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黄帝针经云。荣出
中焦。卫
出上焦是也。卫为阳。不足者益之必以辛。荣为阴。不足者补之必以甘。甘辛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是
以姜枣为使也。或谓桂枝汤解表。而芍药数少。建中汤温里而芍药数多。殊不知二者远近之制。皮肤
之邪为近。则制小其服也。故桂枝汤、芍药相佐桂枝以发散。非与建中同体。心腹之邪为远。则制大其
服也。故建中汤芍药佐胶饴。以建脾。非与桂枝同用尔。内经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
大其
服。此之谓也。呕家不用此汤。以味甜故也。
芍药(六两) 桂枝 甘草(炙。各二两) 大枣(七个去子) 生姜(三两切片) 胶饴(一
升)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煎至三升。去渣。入胶饴。更上微火。令消。温服一升。日三升。
\x【育气汤】\x通流百脉。调畅脾元。补中脘。益气海。祛阴寒。止腹痛。进饮食。大益脏虚
疼痛。
木香 丁香 藿香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缩砂 白豆蔻 荜澄茄 炙甘草(各半两) 干
山药(一两) 陈橘皮(去白)
青皮(去白各二钱半) 白檀香(半两)
上十四味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用木瓜汤调下。空心食前。盐汤亦得。
\x【养胃进食丸】\x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面色痿黄。肌肉消瘦。怠惰嗜卧。全不思食。常
服滋养脾胃。进美饮食。消痰逐饮。避风寒湿冷邪气。
苍术(五两。泔浸去皮) 神曲(二两半。炒) 白茯苓(去皮) 浓朴(姜制。各二两)
大麦 (炒) 陈皮(去白。各一两半) 白术(二两)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上九味为末。水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食前温姜汤送下。粥饮亦得。
\x【宽中进食丸】\x滋形气。喜饮食。
猪苓(去皮) 半夏(各七钱) 草豆蔻仁(五钱) 神曲(炒半两)
枳实(四钱) 橘红 白术 泽泻
白茯苓(去皮各三钱) 缩砂 甘草(炙) 大麦 (炒,各一钱半)
人参 青皮 干生姜(炮。各一钱) 木香(半钱)
一方有槟榔一钱半。合用。
上十六味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汤送下。食前。
\x【和中丸】\x治久病厌厌不能食。而脏腑或秘或结或溏。此皆胃虚之所致也。常服和中理气
。消痰去湿。浓肠胃。进饮食。
白术(二两四钱) 浓朴(姜制。二两) 陈皮(去白。一两六钱) 半夏(汤泡一两) 槟
榔枳实(各五钱) 甘草(炙。四钱) 木香(二钱)
上八味为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食远服。
\x【安胃丸】\x治寒邪伤胃温中补气安胃进食。
白术(五钱) 干姜(炮。三钱) 大麦 (炒。五钱) 陈皮(三钱)
青皮(二钱) 白茯苓(去皮。二钱) 缩砂(二钱) 木香(一钱半)
上八味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食远。忌冷物。
\x【补中丸】\x补脾虚。调胃弱。止泻痢。进饮食。定痛。
浓朴(姜制一两) 甘草(炙。一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 陈皮(去白。一两)
干姜(半两。炮)
上五味为末。炼蜜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细嚼亦得。空心食前。
\x【加减平胃散】\x治脾胃不和。
苍术(八两) 浓朴 陈皮(各五两) 甘草(三两)
人参 茯苓(各五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姜二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
前。或入盐沸汤点服亦得。
\x【嘉禾散】\x补脾胃治五噎五膈。
枇杷叶(去毛炙) 薏苡仁(炒) 白茯苓 人参
缩砂(各一两) 大腹子 随风子 杜仲
石斛 藿香叶 木香 沉香
丁香 陈皮(冬三钱) 谷 槟榔
五味子 白豆蔻 青皮 桑白皮(各半两)
白术(二两) 神曲 半夏曲(各一钱) 甘草(炙。一两半)
上二十四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三个。同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
\x【白术散】\x治诸病烦渴。津液内耗。不问阴阳。皆可服之。大能止烦渴。生津液。
干葛(二两) 白术 人参 茯苓(去皮)
甘草(炙) 藿香 木香(各一两)
上七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不拘时。
\x【缓中丸】\x治脾胃虚弱。六脉拘急。而指下虚。食少而渴不止。心下痞。腹中或痛。或腹
中窄狭如绳束之急。小便不利而急。大便不调。精神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