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血气为本。今新产血气皆损。胃气虚弱。不能腐熟生硬物。
故满而痛也。复以寒剂攻之。又况夏月阴气在内。重寒相合是大寒气入腹。使阴盛阳绝。其死何疑
。难经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非天命也。太夫人然其言。噫。曲礼
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其慎如此。彼过已往而不可咎。后之用药者。当以此为戒之。



<目录>卷三

<篇名>福医治病

属性:丙辰秋。楚丘县贾君次子二十七岁。病四肢困倦。躁热自汗。气短。饮食减少。咳嗽痰涎。胸
膈不利。大便秘。形容羸削。一岁间更数医不愈。或曰。明医不如福医。某处某医。虽不精方书。
不明脉候。看证极多。治无不效。人目之曰福医。谚云。饶你读得王叔和。不如我见过病证多。颇
有可信。试命治之。医至。诊其脉曰。此病
予饱谙矣。治之必效。于肺 各灸三七壮。以蠲饮枳实丸消痰导滞。不数服。大便溏泄无度。加腹
痛。食不进。愈添困笃。其子谓父曰。病久瘦弱。不任其药。病剧遂卒。冬予从军回。其父以告予
。予曰。思内经云。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泻之则重不足。此阴阳俱竭。血气皆尽
。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故曰。不足补之。此其理也。令嗣久病羸瘦。乃
形不足。气短促乃气不足。病潮作时嗜卧。四肢困倦。懒言语。乃气血皆不足也。补之惟恐不及。
反以小毒之剂泻之。虚之愈虚。损之又损。不死何待。贾君叹息而去。予感其事。略陈其理。夫高
医愈疾。先审岁时太过不及之运。察人之血气饮食勇怯。之殊病。有虚实浅深在经在脏之别。药有
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治有缓急因用引用返正之则。孙真人云。凡为太医。必须谙甲乙、素问、
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仲景、叔和诸部经
方。又须妙解五行阴阳。精熟周易。如此方可为太医。不尔。则无目夜游。动致颠损。正五音者。
必取师旷之律吕。而后五音得以正。为方员者。必取公输之规矩。而后方员得以成。五音方员。特
末技耳。尚取精于其事者。况医者人之司命列于四科。非五音方员之比不精于医,不通于脉。不观
诸经本草。赖以命通运达而号为福医。病家遂委命于庸人之手。岂不痛哉。噫。医者之福。福于渠
者也。渠之福安能消病者之患焉。世人不明此理而委命于福医。至于伤生丧命。终不能悟。此惑之
甚者也。悲夫。



<目录>

<篇名>卷四

属性:予受学于东垣先生。先生授以内经要奥。仍授以制方之法。中书左丞董公彦明。中统辛酉夏领军
攻济南。时暑隆盛。军人饮冷。多成痢疾。又兼时气流行。左丞遣人来求医于予。遂以数药付之。
至秋城陷矣。公回。谓予曰。向所付药。服之多效。其方君自制耶。古方耶予曰。有自制方。有古方。公
曰。君用药如此。可谓得医之三昧矣。以自制方及古方。用之经验者。类而集之以济人。不亦善乎
。予遂允之。凡古今名方。亲获效者。类以成书。详列于后。



<目录>卷四

<篇名>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论

属性:痹论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谓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所
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若贪多务饱。饫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盖食物饱甚。耗气非一。或
食不下而上涌。呕吐以耗灵源。或饮不消而作痰。咯唾以耗神水。大便频数而泄。耗谷气之化生。
溲便滑利而浊。耗源泉之浸润。至于精清冷而下漏。汗淋漉而外泄。莫不由食物之过伤。滋味之太
浓。如能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常不至于饱甚者。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糟粕变化。早
晚溲便按时。精华和凝上下津液含蓄。神藏内守。荣卫外固。邪毒不能犯。疾 无由作。故圣人立
言垂教。为养生之大经也。



<目录>卷四

<篇名>食伤脾胃论

属性:论曰。人之生也。由五谷之精。化五味之备。故能生形。经曰。味归形。若伤于味亦能损形。今饮
食反过其节。以至肠胃不能胜。气不及化。故伤焉。经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
生气。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失四时之调养。故能为人之病也。经曰。气口紧盛伤于食。
心、胃满而口无味。口与气口同。气口曰坤口。乃脾之候。故胃伤而气口紧盛。夫伤者有多少。有
轻重。如气口一盛。得脉六至。则伤于厥阴。乃伤之轻也。枳术丸之类主之。气口二盛。脉得七至
。则伤于少阴。乃伤之重也。雄黄圣饼子、木香槟榔丸、枳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