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81-华氏中藏经-第7页

皆壮。足阳明是其经也。胃 气绝。则五日死。实则中胀便难。肢节疼痛。不下食。呕吐不已。虚则肠鸣胀满。引水。滑泄。寒则腹中痛。不能 食冷物。热则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卧。语狂。目乱。便硬者是也。病甚则腹胁胀满。吐逆不入食。
当心痛。上下不通。恶闻食臭。嫌人语。振寒。喜伸欠。胃中热则唇黑。热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颠狂不定。
汗出额上。鼽衄不止。虚极则四肢肿满。胸中短气。谷不化。中消也。胃中风。则溏泄不已。胃不足。则多饥不 消食。病患鼻下平。则胃中病。渴者不可治。(一本无上十三字。作微燥而渴者可治。)胃脉。博坚而长。其色黄赤者。
当 病折腰。(一作髀。)其脉软而散者。病食痹。左关上脉浮而大者虚也。浮而短涩者实也。浮而微滑者亦虚也。浮而迟者 寒也。浮而数者实也。虚实寒热生死之法。察而端谨。则成神妙也。
<目录>卷上<篇名>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属性:肺者魄之舍。生气之源。号为上将军。乃五脏之华盖也。外养皮毛。内荣肠胃。与大肠为表里。手太阴是其 经也。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有寒则善咳。(本作有病则喜咳。)实则鼻流清涕。凡虚实寒热。则皆使人喘嗽。
实则梦刀兵恐惧。肩息。胸中满。虚则寒生。(一作热。)咳(一作喘。)息。利下。少气力。多悲感。旺于秋。其脉浮而 毛曰平。又浮而短涩者肺脉也。其脉来。毛而中央坚。两头(一作傍。)虚曰太过。病在外。其脉来。毛而微。曰不及。
病在内。太过。则令人气逆。胸满。背痛。不及。则令人喘呼而咳(一作嗽。)上气。见血。下闻病音。又肺脉。厌厌聂 聂如落榆荚曰平。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来如物之浮。如风吹鸟背上。毛者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又如以毛羽 中人皮肤。其色赤。其毛折者死。又微毛曰平。毛多曰病。毛而眩者曰春病。眩甚曰即病。又肺病。吐衄血。皮 热。脉数。颊赤者。死也。又久咳而见血。身热而短气。脉当涩。今反浮大。色当白。今反赤者。火克金。十死不治 也。肺病。喘咳。身但寒无热。脉迟微者可治。秋旺于肺。其脉当浮涩而短曰平。而反洪大而长。是火刑金。亦 不可治。又得软而滑者。肾来乘肺。不治自愈。反浮大而缓者。是脾来生肺。不治而瘥。反弦而长者。是肺被 肝从。为微邪。虽病不妨。虚则不能息。耳重嗌干。喘咳上气。胸背痛。有积则胁下胀满。中风则口燥而喘。身 运而重。汗出而冒闷。其脉。按之虚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中热。则唾血。其脉细紧浮数芤滑。皆失血病。此 由燥扰嗔怒劳伤得之。气壅结所为也。肺胀。则其人喘咳。而目如脱。其脉浮大者是也。又肺痿。则吐涎沫。
而咽干欲饮者。为愈。不饮则未瘥。又咳而遗溺者。上虚不能制下也。其脉沉浊者病在内。浮清者病在外。
肺死。则鼻孔开而黑枯。喘而目直视也。又肺绝。则十二日死。其状足满泻痢不觉出也。面白目青。此谓乱 经。此虽天命亦不可治。又饮酒当风。中于肺。则咳嗽喘闷。见血者不可治。无血者可治。面黄目白者可治 肺病。颊赤者死。又言音喘急。短气好唾(一作睡。)此为真鬼相害。十死十。百死百。大逆之兆也。又阳气上而不 降。燔于肺。肺自结邪。胀满喘急。狂言。瞑目。非常所说。而口鼻张。大小便头俱胀。饮水无度。此因热伤于肺。
肺化为血。不可治。则半岁死。又肺疟。使人心寒。寒甚则发热。寒热往来。休作不定。多惊。咳喘。如有所见者 是也。其脉。浮而紧。又滑而数。又迟涩而小。皆为肺疟之脉也。又其人素声清而雄者。暴不响亮。而拖气用 力。言语难出。视不转睛。虽未为病。其人不久。又肺病。实则上气喘急。咳嗽。身热脉大也。虚则力乏喘促。右 胁胀。语言气短(一作促。)者是也。又乍寒乍热。鼻塞。颐赤。面白。皆肺病之候也。
<目录>卷上<篇名>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属性: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送之司号监仓之官。肺病久不已。则传入大肠。手阳明是其经也。寒则泄。热则结。
绝则泄利无度。利绝而死也。热极则便血。又风中大肠则下血。又实热则胀满。而大便不通。虚寒则滑泄 不定。大肠乍虚乍实。乍来乍去。寒则溏泄。热则垢重。有积物则寒栗而发热。有如疟状也。积冷不去。则当 脐而痛。不能久立。痛已则泄白物。是也。虚则喜满。喘咳而喉咽中如核妨矣。
<目录>卷中<篇名>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属性: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男以闭(一作库。)精。女以包血。与膀胱为表里。足少阴太阳是其经也。肾 气绝。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旺于冬。其脉沉濡曰平。反此者病。其脉弹石。名曰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 为不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本作令人体瘠而少气。不欲言。)不及。则令人心悬如饥。眇中清。
脊 中痛。少肠腹满。小便滑(本云心如悬。少腹痛。小便滑。)变赤黄色也。又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平。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