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散药气,无繇下达,即使药下关开,小便暂行,其格 必愈甚矣。
槟榔益气汤
治关格劳后,气虚不运者。 槟榔(多用) 人参 白术 当归 黄 陈皮 升麻 甘草 柴 胡枳壳 生姜 煎服。 按∶此方用补中益气加槟榔、枳壳,且云槟榔多用。意谓补中益气之升,槟榔之坠,一升一 坠,关格可通耳。不知升则逾格,坠则逾关,皆必不得之数也。
木通二陈汤
治心脾疼后,小便不通,皆是痰膈于中焦,气滞于下焦。 木通 陈皮(去白) 白茯苓 半夏 (姜制) 甘草 枳壳 上生姜煎服,服后徐徐探吐,更不通,服加味小胃丹、加味控涎丹。 按∶此复以二陈加木通、
枳壳,亦即补中益气加槟榔、枳壳之法。但关格病,属火者多,属痰者少,酷日当空,得片云掩之,不胜志喜,人 身火患,顾可尽劫其痰乎?况痰膈不羸亦不关,关格病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明是阴精日削,阳光日亢之候,乃欲 举痰为治。且服小胃控涎等厉药,是何言欤!
导气清利汤
治关格吐逆,大小便不通。 猪苓 泽泻 白术 人参 藿香 柏子仁 半夏 陈皮 甘草 木 通栀子 白茯苓 槟榔 枳壳 大黄 浓朴 麝香 黑牵牛 上生姜煎服,兼服木香和中丸。吐不止,灸气海、天枢。
如又不通,用蜜导。 按∶此方汇聚通利之药,少佐参、术,以为导气之功,无往不到矣。不知奄奄一息之人,有气可 鼓而开其久闭之关乎?才入胃中,立增吐逆,尚谓吐不止,灸气海、天枢,加以火攻,可堪之乎?大便不通用蜜导,小 便不通用何导之?可恼可笑!
加味麻仁丸
治关格大小便不通。 大黄(一两) 芍药 浓朴 当归 杏仁 麻仁 槟榔 木香 枳壳(各 五钱) 上为末,蜜丸,熟水下。 按∶此方颛力于通大便。吾恐大便未通,胃气先损,食愈不纳矣。不思大便即通利 如常,其关格固自若也,服此丸一次,必增困三倍,连服必不救矣。
皂角散
治大小便关格不通,经三五日者。 大皂角(烧存性) 上为末,米汤调下。又以猪脂一两煮熟,以 汁及脂俱食之。又服八正散,加槟榔、枳壳、朴硝、桃仁、灯芯草、茶根。 按∶此等作用,只顾通二便之标,不深求 关格之本。讵知皂角末入胃,千针攒簇,肥人万不可堪,况羸人乎?随服人脂人膏,已不能救其峻削,况更加桃仁、朴 硝助虐乎。
大承气汤
(方见卷四) 按∶此乃治伤寒胃实之方。用治关格,倒行逆施,草菅人命,莫此为甚。
九方不达病成之理,漫图弋获。其以峻药加入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中,犹可言也。其以峻药加入二陈汤,及八正、
承气等方,不可言矣。至于片脑、麝香、皂角等药,骤病且不敢轻用,况垂毙者乎?伎转出转穷,所以为不学无术,徒 读书之流欤。
进退黄连汤方
(自拟 方论见前) 黄连(姜汁炒) 干姜(炮) 人参(人乳拌蒸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
半夏(姜制一钱五分) 大枣(二枚) 进法用本方七味,俱不制,水三茶盏,煎一半,温服。退法不用桂枝,黄连减 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但空朝服崔氏八味丸三钱,半饥服煎剂耳。
崔氏八味丸
(方见卷二)
资液救焚汤
(自拟) 治五志厥阳之火。 生地黄(二钱取汁) 麦门冬(二钱取汁) 人参(一钱五分人乳 拌蒸) 炙甘草 真阿胶 胡麻仁(炒研各一钱) 柏子仁(七分炒) 五味子(四分) 紫石英 寒水石 滑石(各 一钱三味俱敲碎研为末) 生犀汁(研三分) 生姜汁(二茶匙) 上除四汁及阿胶,其八物用名山泉水四茶杯,缓火 煎至一杯半,去渣,入四汁及阿胶,再上火略煎,至胶烊化斟出,调牛黄细末五厘。日中分二三次热服,空朝 先服崔氏八味丸三钱。
昌不获已,聊拟二方,为治关格之榜样。至于病变无方,生心之化裁,亦当与之无方,初非以是印定学人眼目,且 并向痴人说梦也。
【目录】卷六【篇名】消渴门属性:(论二首 法四条 律五条)
【目录】卷六\消渴门【篇名】消渴论属性:喻昌曰∶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着,始于胃而极于肺肾。始如以水沃焦,水入犹能消之;既而以水投石,水去 而石自若。至于饮一溲一,饮一溲二,则燥火劫其真阴,操立尽之术,而势成 矣。《内经》有其论无其治,《金匮》
有论有治矣,而集书者采《伤寒论》厥阴经消渴之文凑入,后人不能抉择,斯亦不适于用也。盖伤寒传经,热邪至厥阴 而尽,热势入深,故渴而消水,及热解则不渴,且不消矣,岂杂证积渐为患之比乎?谨从《内经》拟议言之。《经》谓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此中消所繇来也。肥而不贵,食弗给于鲜;贵而不肥,餐 弗过于饕;肥而且贵,醇酒浓味,孰为限量哉?久之食饮,酿成内热,津液干涸,求济于水,然水入尚能消之也,愈消 愈渴,其膏粱愈无已,而中消之病遂成矣。夫既瘅成为消中,随其或上或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