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乱俱施。金危木盛。土困水微。
迭相为制。母子背违。阳强不密。阴气乃离。腑脏经络。偏实偏虚。遂失其正。邪悉由矣。
虚邪外入。实邪内起。取经治正。补泻所宜。肝主司泻。肾主藏闭。肝为相火。有泻无补。
有补无泻。肾为真水。水火变病。虚实所以。夏月阳极。其已阴虚。水少火多。阳实阴虚。
虚甚伤暑。冬月阴极。其本阳虚。水多火少。阴实阳虚。虚甚伤寒。病未传变。初治责虚。
伤寒助阳。清暑益气。虚者十补。勿一泄之。除邪养正。平则守常。阳动阴静。五行之几。
根本化源。由乎土水。水为物元。土为物母。人能自存。益其根本。遍相济养。是谓和平。
生化不已。交互克伐。变乱失常。郁而无伸。甚而无制。造化息矣。病虽为邪。造化之道。
在其中矣。



<目录>卷之五\治法第五

<篇名>五郁一首(集见内经至元正纪大论)

属性:木郁达之谓吐越。火郁发之乃汗泄。夺土下利令无壅。金泄渗利解表同。水郁折其充逆
尔。治之大体须明此。



<目录>卷之五\治法第五

<篇名>三法一首(集见内经至真大论篇)

属性:法无定体。应变而施。药不执方。合宜而用。备三法焉。国中与末。乃更变权。初治之
道。
猛峻可先。缘病新感。大剂急蠲。中治之道。宽猛济兼。缘病少久。得中药然。去邪养正。
罔或不痊。未治之道。药必宽缓。性味平善。广服必安。此其大法。所用之体。制君臣佐。
各使其宜。主病为君。佐君为臣。应臣为使。适大小制。各安其气。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燥者润之。
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者下之。摩之浴之。薄者劫之。
开之发之。适事为故。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治之谓。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
可使必已。其病之气。惟标与本。先受为本。次者为标。或为兼证。知逆与从。正行无问。
知标本者。万举万全。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六气为本。三阴三阳。经病为标。病气为本。
受病经络。脏腑为标。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
逆从倒行。标本不得。神亡命失。



<目录>卷之五\治法第五

<篇名>五治一首(集见此事难知)

属性:夫抑火升水。养阴退阳。流湿润燥。推陈致新。渍形为汗。润肠为下。温经散寒。补中
益气
。调经破血。痛随利减。风从汗出。发表攻里。敛表渗泄。双解独攻。应变从权。治由有五
。其细味之。和取从折。属其备兮。如假小热。以凉和之。和之不已。次用取之。为热势大
。寒药以取。取之不已。更用从之。因热既甚。从以温药。从之不已。以法折之。为恐冲逆
。味随所为。寒因热用。或更发之。折之不已。求属衰之。求属之法。同气同声。法制之体
。五治所因。经言不分。邪僻内作。工不能禁。此之谓也。



<目录>卷之五\治法第五

<篇名>七方一首(集见儒门事亲本内经至真大论篇)

属性:七方之法为绳墨。大小缓急奇偶复。小方剂少饮须徐。大方剂兼宜顿服。恋膈味薄自缓
迟。
攻下气浓乃峻促。奇谓单奇只一法。偶方相合如配匹。复重并制三四方。病谓寒温反佐术。
剂和六合实类聚。各据方隅更审悉。大抵处方要在合宜而用。不可务取品味。数多过制。越
此反不为效矣。本草云。三百六十五种内。相须者止二十种。其单行者七十一。相使者九十
。畏者七十八。相恶者六十。相反者十八。相杀者二十六。是以丹溪先生曰。余以某药治某
病。某药监某药。某药为引经。其意则得之矣。



<目录>卷之五\治法第五

<篇名>十剂一首(集见儒门事亲)

属性:十剂补泻宣与通。滑涩燥湿重轻伦。泻为泄实治闭满。补即能调虚损人。宣非泻剂乃越吐。
通因开流轻义匀。滑知养窍濡结燥。涩以酸同收敛因。燥攻水液寒清冷。湿润干枯涸揭皴。
重当镇坠抑而减。轻为熏扬泄汗陈。十剂由来三法中。发汗燥涩轻可 。下本重湿通滑泻。
吐唯宣剂旨须论。三法用之犹有补。驱邪扶正益天真。



<目录>卷之五\治法第五

<篇名>望闻审切例一首(出脉诀)

属性: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胸中有转旋。望闻审切四件事。缺一